近日,涉及茶葉及農產品相關加工標準正式實施,包括《GH/T1276-2019開化龍頂茶》、《GH/T1275-2019粉茶》、《GH/T1178-2019祁門工夫紅茶》等。 [詳情]
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發布會。會上,相關人士表示在政策推動和市場拉動下,生豬生產已經連續恢復,有信心實現全年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的水平。為了推動生豬市場的恢復,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與此同時,自動化屠宰設備和冷鏈物流的發展也在保障生豬產業鏈的順利運行。 [詳情]
中國是一個大國,對吃的研究也最為透徹,各種制作手法、各種添加劑,所謂“嘗遍百草,自辨食糧”,毒奶粉、地溝油、瘦肉精、大皮鞋果凍、毒皮蛋、蘇丹紅、染色饅頭、人造雞蛋、毒大米、食品添加劑、毒豇豆、塑化劑等也都一一品嘗了。隨之而來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飲食健康。 [詳情]
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升級,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速食食品種類中,凍干類速食食品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凍干技術將成為未來食品行業的發展新趨勢。[詳情]
?經濟日報—伊利集團消費趨勢報告(乳制品)”中提出,我國低溫乳制品呈現出銷售區域分布不平衡的狀態,未來冷鏈建設仍需加快,這也對冷藏車等制冷設備提出了挑戰。[詳情]
經過這段時間,國內食品安全監管程度有望更上一層樓。保障食品質量安全的過程中,食品包裝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技術的發展讓食品包裝變得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同時,也讓其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未來,標準化、健康可溯源的食品包裝將成為行業發展新趨勢,這也將促進激光噴碼設備的發展。 [詳情]
隨著實物共享平臺的出現,共享開始從純粹的無償分享、信息分享,走向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共享經濟”。在某重要會議上曾6次提到了“共享”,2次提到了“共享經濟”,彰顯了有關部門對于共享經濟這一新興業態的鼓勵和支持。近日,得益于“共享員工”用工模式的嘗試,某食品企業產能恢復超過75%,很好地緩解了人手不足問題,為產能恢復按下“快進鍵”。 [詳情]
隨著各類企業復工復產計劃的進一步實施,國內檢測行業也逐漸擺脫了疫情的影響,恢復了對市場生產和安全的監管控制。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組織抽檢并公布了2020年第7期食品安全檢測信息,在對9類、659批次的各類食用農產品抽檢之中,發現不合格樣品23批次,不合格項目包括微生物、獸藥、重金屬污染物及食品添加劑等問題。 [詳情]
當下,不可降解包裝材料雖然也能夠滿足預包裝產品的要求,延長食品保質期。但令人憂心的是,目前的食品包裝方式存在嚴重環境問題。鑒于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人們對包裝的要求不僅是“可回收”,還必須“可回收循環利用”、可再生、可降解。如今,各地有關部門、企業及研發人員等都積極加入了“綠色包裝”行動中。 [詳情]
隨著工業4.0的到來,智能化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食品生產中,區塊鏈就是其中之一。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那么,這種新型技術能為食品加工企業帶來什么好處呢?[詳情]
目前,在食品飲料包裝消費總量中,塑料包裝用量超過了紙、金屬、玻璃等其它包裝材料的總和,占比50%以上。但是,由于大多數塑料包裝,不易降解,對環境污染日趨嚴峻,因此,行業人士及研發人員努力尋找可替代包材,以減少塑料包裝的使用。據悉,國外一航空推出可食用的香草口味咖啡杯。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包裝材料即可滿足包裝需求,又可以“一口吃掉”呢? [詳情]
作為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國家,我國的食品文化也豐富多彩。隨著工業化的逐步加深,國內食品工業擺脫手工生產,進入自動化生產時代。如今,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國內食品加工設備開始與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術進行融合,食品加工開始進入智能化時代。[詳情]
隨著人工智能、移動支付等無人化技術發展,其也迎來新一輪爆發,并且自動售貨機的產品也愈加細分,如咖啡、飲料、零食、盒飯、果蔬等等。 [詳情]
2019年全國共產生近百億噸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高濃、高毒、高混雜以及低溫、低碳的“三高兩低”廢水處理已成為共性難題。經過十幾年篩選培育,重慶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趙天濤團隊得到多株全好氧微生物菌劑,成功研發了新型生物處理技術,讓“三高兩低”廢水有了更好的解決策略。[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