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胡堅波受邀出席會議并發表主旨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工業互聯網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能夠賦能工業領域,解決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諸多挑戰,例如通過“數據驅動+行業機理與知識”的優化范式,工業互聯網能夠實現對物理資產描述、診斷、預測與指導,在進行應用開發的同時也能反饋優化數字模型,打造數據閉環。
通過大量實踐積累,當前已提煉總結了工業互聯網支撐新型工業化發展的五大模式。
一是賦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工業互聯網通過驅動變革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組織方式,推動形成新的要素組合和價值創造方式,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開辟了新路徑;
二是通過產業裂變、整合形成新興產業,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與新興數字化產業培育雙輪驅動,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發生產業裂變及整合,培育新興產業;
三是打通生產供應網絡,促進經濟循環暢通,打通工廠內外生產供應網絡,疊加智能技術實現智能預警和大范圍調度優化;
四是創新范式引領更大范圍的科技創新提升,“模型+數據+AI”的全新范式已在材料、結構、工藝、藥物、電子等領域得到應用,工業互聯網創新正在從研發延伸到服務、管理等領域;
五是助力綠色低碳發展形成新路徑,工業、建筑業依然是能源使用和碳排放重點應用領域,根據相關機構預估,應用數字化技術能夠幫助全球減少碳排放15%—40%。
2023年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總規模達到1.35萬億元,是2017年前的1.82倍,核心產業加快成長,平臺與應用規模近4000億,工業互聯網初創企業新增千家,超過一半的新增企業集中在工業智能領域。
在5G+工業互聯網領域,工業和5G不斷走向雙向融合;在工業智能領域,逐步形成通用大模型與專用小模型協同發展的兩條路線;在標識解析領域,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基礎設施已初步建成,標識注冊量超過5000億,并已在推動先進制造業“智改數轉”,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在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及工業高端化綠色化等方面形成了典型應用案例。以集成電路企業為例,通過為每一個集成電路的單體晶體管賦予標識碼,并與生產工序、物料批次進行綁定,關聯到所屬的批次和物料信息,可快速查擺問題,提高集成電路生產質量和效率。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具備滲透性強、兼容性高等優勢,中國信通院將推進標識解析體系在工業、能源、交通、農業、醫療等實體經濟各領域的深化應用,實現全產業鏈,供應鏈、各行業的貫通發展,深度推進新型工業化。
工業互聯網需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釋放賦能效應,下一步,中國信通院將聯合產業各界著眼于打造涵蓋基礎設施、技術產品、融合應用、產業生態、安全保障等在內的發展體系,尤其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快標識解析應用推廣,開展標識“貫通”行動,以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服務推進新型工業化大局。
(審核編輯: 智匯lucy)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