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信息:成功打造“雙碳”標桿,落地國家級低碳園區能耗管理平臺建設項目
神州信息立足“雙碳”新興市場,由公司信創團隊集合各方優勢資源,充分利用科學有效管理經驗和先進技術應用能力,共同推進國家級低碳園區能耗管理平臺建設,共同打造“綠色低碳”新領域的重要標桿項目。[詳情]
本文根據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國發院經濟學教授、北大環境與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徐晉濤在第七屆國家發展論壇主論壇報告發布環節的演講整理。連續幾年來,圍繞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北大國發院都會集中組織科研力量開展課題研究,并以報告和著作的方式向公眾呈現研究成果。[詳情]
?在全球雙碳目標的背景下,各行各業為綠色低碳轉型而不懈。每一次綠色項目智慧的碰撞,更是一次共識的對話,為綠色低碳產業創新升級提供了智力支持。圍繞“環保技術”、“綠色設計”等相關問題,做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思路。[詳情]
中共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同時要求:深入推動能源革命。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能源無疑是主戰場。[詳情]
2月2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溫樞剛會見億利資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文彪一行,雙方就共同構建庫布其等沙漠地區風光新能源與沙漠生態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達成了戰略合作共識。中國華能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王文宗,億利資源集團聯席總裁馮志斌參加會見。[詳情]
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也是推進減排的重點和難點。鋼鐵行業不能為了達峰而達峰,更不能為了減排而減生產力,要把碳達峰作為重要契機,推動實現鋼鐵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詳情]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硬仗,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包頭市九原區堅持穩中求進,認真落實全面節約戰略,深入實施能耗“雙控”行動和節能減排工作,推動“雙碳”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詳情]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當前,在推進這場系統性變革的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高校基礎研究深厚和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加快構建“雙碳”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對于如期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詳情]
近期,多個省、市(地區)相繼出臺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其中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各地都明確了哪些新目標?今天給大家帶來31個省市區政府工作報告中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內容盤點。[詳情]
“在碳達峰的窗口期內,要加強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進一步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是不久前中央財經委員會在第九次會議中所明確提出的要求。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我國要實現“雙碳”,汽車產業“減碳”首當其沖。而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其實一直有聲音質疑其在全生命周期內,是否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減碳”?[詳情]
“雙碳”是中國發展中的一大熱詞。努力實現“雙碳”目標,既是中國對世界的莊嚴宣示,也是中國順應綠色轉型趨勢的必然要求。相關人才的供給和補充,正在改變著中國社會的就業結構,碳匯計量評估師、綜合能源服務員等新職業相繼出現。[詳情]
在2023年山西能源工作會上,山西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鄧維元表示,能源發展進入低碳轉型的重要窗口期。山西將合理控制煤炭消費,提升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電占比,加快煤炭產業和降碳技術一體化,加速重點領域降碳提效。[詳情]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電池行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使用,動力電池的綠色安全化回收利用問題也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行業研究顯示,未來幾年,我國動力電池將進入規模化報廢期。2025年將突破100GWh,2030年更是達到800GWh。動力電池回收已經成為電池全產業鏈布局不可或缺的一環。[詳情]
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億噸二氧化碳,是全球覆蓋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在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間開展碳排放配額現貨交易,847家重點排放單位存在配額缺口,缺口總量為1.88億噸,累計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約3273萬噸用于配額清繳抵消。[詳情]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碳纖維產業將迎來大規模發展,市場應用不斷拓展。根據賽奧碳纖維《2016—2021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我國碳纖維需求量從2016年的1.96萬噸增至2021年的6.24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6.06%,2021年同比增速達27.69%,預計2025年國內需求量為15.93萬噸。[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