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能源發展的形勢主要面臨以下問題:一方面,能源供給制約較多。隨著能源消費需求的上升,我國對能源進口的依存度逐步增長,特別是在原油和天然氣領域的進口增長依存度增長較快。而我國對原油和天然氣進口依存度的增長,必將引起全球石油和天然氣供給的變化。而復雜多變的國際石油市場形勢,又增加了我國石油安全的不穩定因素。隨著能源安全對我國經濟發展重要性的增加,能源策略也會逐漸成為我國全球發展戰略中一個越來越重要的部分。另一方面,能源結構不盡合理。煤炭等化石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高,且能源利用效率偏低,長期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不利于環境保護,而我國“富煤、少油、短氣”的能源結構在短時間內又難以根本改變。雖然我國擁有豐富的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但由于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開發和利用相對滯后,影響了能源供給能力的提高,導致可再生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費構成中占比較低。由于煤炭使用量快速增長,來自煤炭的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快速增長,2021年,我國因煤炭利用而產生的碳排放約占化石能源消費碳排放的70%以上。
按照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要求,通過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重點是要做到“三個堅持”。
堅持政策引導,注入發展動力。首先是要健全法規標準和政策體系。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與統計監測評價體系,完善碳排放數據管理和發布制度,并與國際標準銜接;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調整優化,保障能源安全和產業鏈安全;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用能權交易等市場化機制建設;在能源、工業、建筑、交通及農業等重點領域提出“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技術線路圖”;加快數字化轉型,支持企業將節能減碳知識軟件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并通過打造數字化低碳示范園區、數字化低碳工廠,加快相關數字化成果的推廣。其次是要發揮財稅政策的協調聯動作用。構建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政策體系,抑制企業的高污染高耗能行為;落實財稅支持政策,引導企業節能減排降碳;成立專項基金和重點實驗室,集中資源,重點解決碳排放的核心技術。
堅持先立后破,推動能源轉型。一方面,要立足產業結構偏重,重視區域碳減排路徑差異化。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的碳減排目標實現路徑,并深度融入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在一體推進基礎上形成差異化行動方案,避免簡單層層分解。同時還要重視區域之間的協同,加強技術創新、要素配置、產業發展等各方面的協同合作,從而更有效地促進“雙碳”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要確保清潔低碳能源可靠供應,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平穩過渡。隨著脫碳以及能源轉型進程的推進,清潔低碳能源的需求大幅增長,需要穩住存量,爭取時間實現新能源的逐漸替代;要減少碳排放,從產業鏈各環節共同發力,做好傳統能源的“減法”和新能源的“加法”,推動能源結構向多元化發展轉變,提高清潔低碳能源供給保障能力。
堅持數字賦能,助力低碳發展。一是整合能源領域數據融合、共享和分析,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要求和能源向清潔低碳轉型。能源廠商通過大數據對每天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精確掌握源負荷變化規律,提高負荷預測的精準度,進而預測未來用能的需求情況,從而減少自身開支;生產企業基于其能耗消費數據的規律,提出節能減排相關建議,優化企業的節能減排效益,提升企業競爭力。二是加快數字技術的應用。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對能源碳排放動態進行監測核算,實現對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全面精確計量,使碳排放檢測及其他環境指標的測算成為可能,從而為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形成與碳登記結算計量等相關配套設施的作用發揮創造契機。(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致公黨重慶市委會主委)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2月09日 第 03 版)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