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日,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建議,為實現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到2040年,歐盟需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90%。[詳情]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詳情]
《深圳經濟特區綠色建筑條例》已于 2022年 7 月 1 日起施行,將政策扶持范圍擴展到綠色建筑產業鏈上下游,將政策受益面覆蓋到建設、改造、購買、運行綠色建筑各階段各主體,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累計已經超過1400個,面積超過 1.4 億平方米,數量和面積全國領先。[詳情]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詳情]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戰略要求,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時代命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這是綠色發展理念的最新發展,對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詳情]
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詳情]
“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在《求是》雜志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總書記深刻闡明了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總體要求。[詳情]
新型工業化是在低碳基礎上推進的工業化,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工業道路,要以科技創新為先、資源高效利用為要、可持續發展為基,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并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因此,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詳情]
近年來,青海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設新能源大數據、能源大數據和智慧雙碳大數據“三大中心”,能源產業數字化走在全國前列,特別是建成國內首個省級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為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提供了有力支撐。[詳情]
1月20日上午,合肥市首批氫能公交示范運營啟動儀式在長豐縣下塘鎮皖能綜合能源港舉行,全市首條氫燃料電池公交線路開通運營。[詳情]
1月19日,今年武漢市兩會上,武漢市人大代表,中信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書平建議,武漢可通過打造雙碳示范城市,促進產業升級,擦亮城市品牌。[詳情]
5項滿分!格創東智能碳管理平臺入選《中國能碳管理平臺技術評估,2023》
近日,為幫助更多企業選型能碳管理供應商提供參考,IDC發布了《中國能碳管理平臺技術評估,2023》報告。報告依據評估模型對遴選的領先供應商進行了評估。憑借突出的創新技術能力,格創東智能碳管理平臺入選報告,并在能源管理診斷咨詢、能效精細管理、用能監控預警、平臺便捷易用、半導體行業場景5個維度中獲得滿分,在碳管理、公輔/暖通設備智控節能、生產過程智能節能、能源數采、鋰電新能源行業場景等維度獲得高分。[詳情]
日前,江門雙碳實驗室獲批建設“粵港碳中和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家“雙碳”領域聯合實驗室,納入粵港合作省級重點科研平臺。站在高質量發展新起點上,江門搶抓機遇加快江門雙碳實驗室建設,努力創建省實驗室,爭取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1+9+N”體系建設,鍛造“雙碳”領域重要戰略科技力量。[詳情]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這兩個“國字頭”品牌的加持下,多家“雙碳”產業相關的龍頭企業和高端裝備產業化項目簽約落地南平。[詳情]
“雙碳”目標提出3年來,我國加快構建了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序開展了“碳達峰十大行動”,扎實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和清潔發電體系,使“雙碳”目標日益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