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綠色制造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對環保裝備制造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工信部此前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曾明確提出包括九大重點領域與五大主要任務,并在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環保裝備制造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詳情]
工信部不久前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實現目標產值10000億,環保裝備制造迎來了利好政策開始加速騰飛。[詳情]
根據環保部發布的最新空氣質量數據,我國大氣污染治理仍然任重道遠。這也進一步激發了環保設備相關需求,尤其是空氣污染整治、低排放、綠色節能等領域,行業前景頗為樂觀。據統計,2017年1-7月,我國環境污染防治專用設備累計產量達到44.40萬臺(套),同比增長8.05%。[詳情]
家電市場迎來一股“綠色”春風,打著“節能”、“低碳”、“環保”標簽的產品越來越多。不僅僅是傳統家用電器加持綠色節能屬性,一部分新生代家電更是因環保而生。同時,在家電生命周期內,廢舊產品回收也被提上日程,力爭讓“環保家電”名副其實。[詳情]
近日,環保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8省(區)公開移交案件問責情況。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8省(區)黨委、政府對被移交的責任追究問題都高度重視。據了解,第二、第三和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的相關問責情況,各地也將陸續對外公布。[詳情]
“土十條”、“土壤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臺與預出臺不斷加快著我國土壤修復立法體系的構建。有業內人士樂觀預計,未來10年,圍繞土壤保護的頂層設計將會形成。土壤修復的市場空間也將高達4.6萬億元。[詳情]
在環保產業進入快速發展的大基調下,環保各細分領域發展前景良好。隨著環保領域的財政收入不斷加大,行業增長空間依然很大,固廢領域已成為發展重點,而新能源的發展也在推動能源結構不斷優化。[詳情]
按照時間表,全國統一碳市場有望2017年正式啟動。但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2017-2020年全國碳市場的主要目標將是市場機制建設,先讓全國市場運轉起來,價格發現功能、資源配置功能的實現,以及節能減排效果的發揮還有待時日。此外,全國碳市場交易額可能增加到千億元規模。[詳情]
11月13日,被視作針對可再生能源的重大利好政策的《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根據《方案》,2017年可再生能源電力受限嚴重地區,棄水棄風棄光狀況實現明顯緩解。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施行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和落實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制度尤顯迫切。[詳情]
近日,環境保護部在京召開全國環評改革推進座談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十九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為指引,進一步推進環評改革。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出席會議并講話。[詳情]
11月9日,三維絲擬設立重慶三維絲和南京三維絲,分別從事濾料業務和除塵業務,卻遭到丘國強董事的反對,認為其與公司現有業務重復,無法解決公司現有的經營問題。而同日,菲達環保卻能夠與織金縣城市管理局草簽了投資額為1.02億元的《織金縣城鄉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工程PPP項目》。[詳情]
伴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環保領域日益受到眾多投資和關注,成為企業未來參與國際基建的重點領域,一些中國環保企業相繼走出去參與國外項目投資建設。到國外拿項目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防范什么風險,有什么優惠的政策?[詳情]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自10月1日起,《國務院關于修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決定》正式實施。業內一致認為,本次實施的環保新規,是環保部推行的環評制度改革的“組合拳”之一,從之前體制層面改革、標準層面改革,再次推進至機制層面改革。 [詳情]
我國節能環保設備制造業相比發達國家起步晚,但發展速度快,到目前已經形成了門類相對齊全的產品體系。雖然行業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不少的問題,但隨著骨架政策的扶持及市場的優化調整,環保設備產業的未來一片光明。[詳情]
全局上謀勢,關鍵處落子。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這里不僅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也是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紐帶。[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