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被視作針對可再生能源的重大利好政策的《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根據《方案》,2017年可再生能源電力受限嚴重地區,棄水棄風棄光狀況實現明顯緩解。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施行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和落實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制度尤顯迫切。
可再生能源再收政策“福袋” 多渠道對癥消納難題
我國化解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力度將再“加碼”。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3日透露,發改委、能源局日前印發《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明確,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推動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取得實際成效。
根據《方案》,2017年可再生能源電力受限嚴重地區棄水棄風棄光狀況將實現明顯緩解。到 2020 年在全國范圍內有效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具體來看,把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與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有序發展有機結合,確保2020年全國投產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并鼓勵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富集地區開展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暖專項交易,實現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與北方地區清潔供暖相互促進。
此次《方案》最大亮點在于提出今后將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意味著醞釀多年的配額制即將出臺。《方案》提出,實行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按年度確定各省級區域全社會用電量中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最低比重指標。國家能源局對各地區年度可再生能源電力限電情況進行評估,在確保限電比例下降的前提下合理確定年度新增建設規模。
也就是將充分挖掘現有跨省跨區輸電通道輸送能力,充分利用已有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優先輸送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隨即,在進行一定周期的監測評估基礎上,明確可再生能源電力與煤電聯合外送輸電通道中可再生能源占總輸送電量的比重指標,實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預警機制。積極開展上網側峰谷分時電價試點和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輸配電價試點,鼓勵各類用戶消納可再生能源電量。
分析認為,《方案》是從頂層設計方面提出系統的棄水棄風棄光解決方案,這也是一直困擾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難題。下一步將加快實施電能替代,鼓勵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布局建設的電力制氫、大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電動汽車及配套設施等優先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在風能、太陽能和水能資源富集地區,積極推進各種類型電供熱替代燃煤供熱。
《方案》還要求,加快優化電源結構與布局,并提出了一系列統籌規劃布局、協調網源發展的具體措施。由于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也帶來了發展布局不合理的問題。同時,《方案》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統籌可再生能源電力開發建設與市場消納。與之相適應,將建立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激勵機制,完善電力調峰輔助服務補償機制,建立風光水火協調運行的激勵機制。
業內認為,《方案》的出臺有望從多個角度進一步降低新能源限電水平,從而提升下游運營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電力供熱。并探索可再生能源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以此充分拓寬可再生能源消納渠道,深度挖掘并充分利用消納空間。根據“三棄”解決方式和總體目標,“三棄”問題在“十三五”末期必將得到有效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及相關行業受益明顯。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