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于環保行業而言是關鍵性的一年,多項環保工作需要在這一年交上成績單,是環境治理工作推進的節點年,也是各項政策紛涌發布的一年。[詳情]
2018新年伊始,利好政策密集落地,隨著環保督察常態化、各領域環境治理精細化,環保產業投資機遇明朗。其中,環保裝備產業將在“質”和“量”上均有突破,未來前景可期。[詳情]
環境是個資源庫,用什么資源合適,怎么用,用多少,這些都是值得關心的問題。那么,如此龐大的數據該如何進行管理呢?大數據來了,環保事業開始架構信息共享平臺,形成無縫監測網絡,時刻準備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詳情]
近日,環境保護部印發《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 75-2017)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環境監測體系又得以進一步完善。[詳情]
今天貴州要采購PM2.5手工采樣器,明天海南要采購全自動紅外分光測油儀,市場對環境監測儀器和設備的需求似乎從未停止。當然,在造就一批又一批相關環保企業崛起的同時,這也意味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詳情]
2017年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推進,深刻彰顯出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帶動了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詳情]
在政策不斷加碼的形勢下,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迎來難得發展良機。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大氣環境質量的逐步惡化和相關行業排放標準不斷加嚴,環保裝備制造業迅速發展、規模不斷壯大。[詳情]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行動。在新時代,節能減排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突出。隨著相關政策的深入實施,企業需提升節能減排技術實力,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詳情]
近日,環境保護部土壤環境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就《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冶煉渣》等11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答記者問。就進口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修訂背景、新標準包含的廢棄物范圍、標準修訂的重點等進行了解答。會上消息顯示,11項國家標準將于2018年3月1日正式實施。[詳情]
水環境治理是2017年環保的主旋律,這一熱度在2018年將繼續提升。因為重塑水清岸綠的生態愿景、調整治水產業結構也是當前綠色發展重頭戲。甚至有預測稱,2020年中國水環境治理市場總規模將達2萬億元。[詳情]
環保稅作為助推企業綠色轉型的重要長效機制,已于2018年1月1日正式生效,將在4月1日至15日迎來首個征期。[詳情]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將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目標,提出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詳情]
自2018年1月1日起,《環境保護稅法》和《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同步實施,更好地促進適應環境保護稅征收工作的實際需要。而環保稅的開征也將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綠色稅收體系,其環保意義和社會意義遠大于財政收入意義。[詳情]
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環保產業逐漸向國民經濟支柱靠齊。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逐漸成熟,環保產業正嘗試通過互聯網模式進行創新。通過實踐證明,高速發展的環保產業搭上“互聯網”的快車,環境治理也在變得更“智慧”。[詳情]
目前,土壤環境立法工作已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對《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二次審議稿)》進行了審議,并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2018年,在對草案進一步修改完善基礎上,《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望正式頒布。[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