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生產一直是環境的重要污染源,隨著環境治理工作的深入,環保督察持續高壓,工業環保將成為產業的下一風口。[詳情]
十八大以來相繼出臺了各項環保政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入2018年,煤炭、鋼鐵、化工、有色等大宗商品行業會受到環保政策深遠而持久的影響,部分行業的產業結構將發生重大改變。[詳情]
2018年即將到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新的政策調整。據悉,新的補貼政策或將向高里程、低能耗車型傾斜。這也為廣大車企帶來了一個信號,2018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資源向優勢企業靠攏,行業將加速優勝劣汰,中高端產品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詳情]
今年是綠色快遞持續推進的一年。在構建綠色物流、促進綠色消費的高度呼吁下,共享快遞盒、環保袋一度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而在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上,快遞企業與電商也著實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國的綠色物流正在逐步建立。[詳情]
2017年,是“十三五”縱深挺進的關鍵節點,也是環保產業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今天,讓我們重溫即將過去一年里環保行業的五大拐點,回味這一快速增長產業鏈風景獨好的2017。[詳情]
從“十三五”期間環境監測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地表水、環境空氣檢測設備需求越來越旺盛。據專業機構分析,專業監測儀器需求在穩步提升,而且煙塵煙氣以及水質監測類環保設備需求強勁。[詳情]
土壤修復作為政策驅動型產業,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助力下,逐步跨入發展快車道,從長期來看,整個產業可達萬億元規模。[詳情]
在連番而來的市場紅利下,2017年水處理領域PPP項目加速落地,黑臭水體治理和“河長制”等主題不斷催暖市場。[詳情]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2018年生態環境要求是“質量總體改善”,宏觀調控的重點將發生重大變化。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預計仍在6.5%以上的水平,因此加大環保治理力度,成為一個重要的選擇。[詳情]
大氣十條實施五年來成效顯著,全國各地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如今年底終考將至,從各地實施情況來看,大氣十條有望圓滿收官。對此,業內建議發布大氣十條強化版,建立更加嚴格、更加有雄心的目標。[詳情]
在我國水資源短缺、水質污染較突出的現實狀況下,水環境治理已成為剛需,2017年水處理領域釋放了萬億空間,工業廢水治理、城鎮污水治理、農村污水治理、污泥處置、海綿城市、海水淡化市場等領域多點開花,在政策驅動和需求升級的雙重加持下,未來有望實現持續增長。[詳情]
近年來,環保產業的崛起帶動了環境服務業的興盛。隨著整體服務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環境服務業已成為我國環保產業發展中一片嶄新的藍海。在多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業內預計,“十三五”末其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3萬億元。[詳情]
在23日舉行的環境保護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規劃財務司負責人尤艷馨透露了一組驚人數據:“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達4.17萬億元,比“十一五”時期增長了92.8%,年均增長近10%。[詳情]
工信部不久前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實現目標產值10000億,環保裝備制造迎來了利好政策開始加速騰飛。[詳情]
環保裝備市場不斷變化,舊的商機在衰退,新的契機卻在不斷涌現。業內人士指出,不是生意難做了,而是沒有抓住新的業態格局。當前,新一輪環保裝備制造行業正釋放出全新的商機,傳統設備制造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就是有力的佐證,而高效、智能、定制則是夯筑環保裝備智造力量的基石。[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