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期間首次向市場展示了自主研發的SCARA工業機器人,臺達臺達在今年工博會上再次帶來全新的垂直關節機器人,可實現多角度插件,具備高自由度、高速及高精度的優勢,引來極大關注,其深耕工業機器人業務的決心,彰顯無遺。[詳情]
放眼望去,我們的制造業正在發生著什么?在智能互聯世界中,我們該何去何從?PTC公司推出的《物聯網時代的企業競爭戰略》白皮書,或許可以幫我打開新的思路。[詳情]
隨著“機器換人”、“智能制造”以及“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的出臺和落實,近年來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詳情]
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定位為主攻方向。但作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的中國,卻一直備受信息化核心技術缺失的困擾。中國科技企業將如何打破國外技術壁壘、發力工業4.0?[詳情]
幾年前還維持著兩位數增長的世界經濟引擎——中國放慢了其前進速度。然而,如果只關注減速的話,就會錯判中國真正的實力。[詳情]
研華設備自動化的多彩拼圖—訪研華(中國)設備自動化行業發展總監李國忠
早期的研華,是大家熟知的PC-Based自動化供應商,隨著用戶需求及產業發展趨勢的變化,研華在不斷協同深耕,深耕兩化融合,逐漸整合資源。[詳情]
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作為高端智能制造的代表,機器人產業近年來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勢。工業機器人在生產線上大規模應用,正引領新一輪制造業的變革。[詳情]
在全球經濟疲軟、中國經濟轉型之時,中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德國也提出了“工業4.0”重振制造業雄風。作為西門子“老人”,王海濱認為,長期發展要靠堅持創新,同時,增加數字化能力,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競爭力。[詳情]
即將到來的2016年,既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一年。在近期各省市出臺的“十三五”規劃中,不少省份都提出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由制造大省朝“制造強省”轉變。[詳情]
開放式的并基于 PC 的自動化系統、經過改善的連接性能、高速 I/O 端子模塊、TwinCAT 自動化軟件以及高效的驅動技術為工業 4.0 運動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詳情]
訪談:工業 4.0 對控制技術的要求,智慧工廠如何帶來附加值?
每個人似乎都在談論“物聯網”、“智慧工廠”和“工業 4.0”— 所有這些都是用來形容制造業未來的詞語。其基本目標是讓企業內的所有生產設施水平和垂直聯網,即聯網產品、生產資源和設施,以及全局價值鏈。[詳情]
訪談:工業 4.0 對控制技術的要求,智慧工廠如何帶來附加值?
每個人似乎都在談論“物聯網”、“智慧工廠”和“工業 4.0”— 所有這些都是用來形容制造業未來的詞語。其基本目標是讓企業內的所有生產設施水平和垂直聯網,即聯網產品、生產資源和設施,以及全局價值鏈。[詳情]
如何尋找一條適合中國的智能制造之路?記者日前專訪了歐姆龍自動化(中國)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大場合志先生。作為全球知名自動化控制及電子設備制造商,歐姆龍在“智能制造”方面可謂擁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是制造業提升自動化、信息化的供應商,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制造業,也有面臨不斷探索智能化生產的需求。[詳情]
訪易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嶸先生[詳情]
隨著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向東南亞一帶的轉移,中國制造已然被動地進入了一個高附加值、高品質、綠色環保制造的新境界,也意味著中國制造進入了新的競爭陣營,即與歐美發達國家展開高科技與品質含量為關鍵詞的競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