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材料,能夠裹住某些蛋白質,使其在細胞外環境保持活性。這種材料有望用于高效、綠色地清除化學污染。 蛋白質的“工作環境”很講究,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能折疊成特定結構并發揮作用,而在細胞外很難保持穩定。研究團隊通過分子模擬表明,這種新型高分子材料可與多種蛋白質的表面發生作用,讓有機溶液中的蛋白質能夠正確折疊。[詳情]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王懷雨與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朱劍豪等合作,成功制備出基于黑磷納米片的近紅外響應光敏水凝膠,可用于癌癥手術與光熱協同治療和創面修復。[詳情]
過去一年,“三去一降一補”成效明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歷深化之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被提及。去產能方面,今年將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煤炭、鋼鐵業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去產能目標再超預期,2018年將真正拉開煤炭去產能攻堅大幕。[詳情]
回顧2017年,我國煉化行業的政策環境、煉油能力、市場格局、產業鏈等四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地煉產能優化動作頻頻,民營大煉化也蓄勢待發,市場版圖加快重塑,煉化行業更為激烈殘酷的競爭將隨著改革步伐在未來幾年集中爆發。暴風雨前夜,煉化企業的轉型升級亟待按下“加速鍵”。[詳情]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工業化及城市化進程為工業涂料、建筑涂料等快速發展提供了契機,國際涂料企業紛紛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國內也涌現出一些具有一定自主研發技術、可與國際涂料業巨頭競爭的涂料生產企業。中國涂料行業的技術水平進步可謂突飛猛進,涂料的品種也日趨豐富和完善,涂料產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詳情]
截止3月7日,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專家對中國首套萬噸級鐵釕連串催化低溫低壓合成氨工業示范裝置完成了72小時標定考核。標定報告顯示, 采用鐵釕連串催化成套技術,可以大幅度降低合成氨反應壓力和溫度,在低氫氮比的條件下實現高氨凈值。考核標定專家認為,我國在釕系催化劑工業應用領域取得的這項重大突破,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合成氨工業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詳情]
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3月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石化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79.33億元,同比增長2.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26.82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利潤總額113.35億元,同比增長53.5%;實現利稅總額289.49億元,同比增長6.7;應收賬款114.87億元,同比增長17%。[詳情]
近日,歐盟向中國通報,2018年5月31日將是歐盟根據REACH法規(即《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規》)進行化學品注冊的最后期限,從2018年6月1日起,年進口量為1噸以上的未注冊化學品將不允許投放歐盟市場。希望相關中國企業提前做好準備,并于5月31日前完成相關的注冊程序。[詳情]
物流是化工園區配套服務的重要環節,當前我國各類危化品企業已達31萬家,危化品貨物運輸量16億噸以上。2018年,危化品物流有哪些趨勢?讓我們來聽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危化品物流分會秘書長劉宇航是怎么說的吧![詳情]
2017年終盤點之醋酸行業大事件盤點[詳情]
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田禾院士、賀曉鵬副研究員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顏德岳院士、麥亦勇特別研究員團隊合作,在水溶性低維材料的可控合成、超分子自組裝及其生物技術領域的應用拓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詳情]
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已經計算出,盡管特朗普政府退出了《清潔電力計劃》(Clean Power Plan,簡稱CPP),但美國在短期內仍能實現《巴黎協定》(United Nations Paris Agreement)規定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詳情]
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27日介紹,據專家估算,2017年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散亂污”企業整治對PM2.5濃度下降貢獻率達30%。“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還要進一步向全國推廣。[詳情]
環境保護稅將于4月1日迎來首個征稅期,目前全國各地稅務機關共識別認定環境保護稅納稅人26萬多戶。環境保護費改稅后,征收部門由環保部門改為稅務機關、環保部門配合。這也意味著我國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退出歷史舞臺。[詳情]
為提高產品的競爭活力,促進相關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近日,工信部公開征集對《玻璃纖維增強聚氯乙烯復合管和管件》等33項行業標準外文版申請立項項目的意見。近期的儀器儀表行業還有哪些行業標準發布呢?下面一起來了解詳情。[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