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年伊始,利好政策密集落地,隨著環保督察常態化、各領域環境治理精細化,環保產業投資機遇明朗。其中,環保裝備產業將在“質”和“量”上均有突破,未來前景可期。
2018環保商機搶先看 環保裝備行業前景可期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由過去的盼溫飽、求生存轉為盼環保、求生態,環保高度得到大幅提升。作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2018年,是環保稅正式開征之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一年,也將是環保產業的重要轉折點。
繼2017年成為環保政策爆發年之后,2018年1月1日起,環保政策密集落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家層面已有數十條環保新政正式實施。地方層面,相關政策標準也在陸續落實。
另外,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望在今年出臺、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力度加大、環保稅開征、環保督察常態化、碳市場建設日趨成熟……環保政策驅動效應將加速釋放。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馮良此前表示,環保政策推動的力度前所未有,這也預示著環保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生態文明首次被列為8項重點工作之一,重視程度空前提升。會議明確治理環境污染是長期工作,在三大污染防治戰役中,要重點打贏藍天保衛戰,與此同時也對環保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期,國家部委陸續召開年度工作會議,加快推進綠色發展,體現在多數部委2018年的工作規劃中。在推進綠色生產方式方面,重視發展清潔能源、倡導低碳環保,具體包括統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促進綠色出行等。
在國家的重視、政策的加碼,2018年,環保產業將是一塊大“肥肉”。業內預計,2018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7.3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1.25%,2022年將達到15.8萬億元。
從各個細分版塊來看,大氣防治、水環境治理、環境監測、危廢處理、環衛清潔、土壤修復、環保裝備制造等領域都將迎來新一輪爆發。屆時,各領域將面向不同的市場,可輻射到環保全產業鏈的環保裝備行業,將會打開多少投資窗口呢?
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1~9月,我國環保裝備產量達1979476臺套,同比增長16.5%。我們預計,2018年,在環保高壓下,市場對環保裝備的需求將大增。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大氣污染防治裝備、水污染防治裝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裝備、土壤污染修復裝備、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環境污染應急處理裝備、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環境污染防治專用材料與藥劑噪聲與振動控制裝備是9個重點發展領域。而且,意見還提出了大目標——到2020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0000億元,在行業發展數量上作出規定。
而后《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2017年版)》征求意見稿,引導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意味著環保裝備將高速增長向提質增效的新階段過渡。可以預見,2018年,環保裝備產業將迎來空前發展。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