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公司,聯合技術公司旗下一員,與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巴航工業)近日慶祝接收首批兩臺供E190-E2飛機使用的齒輪傳動式渦扇TM(GTF)PW1900G 批產發動機。[詳情]
1月26日,《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2017年版)發布會在北京召開。發布會重點對兩年多來《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取得的主要進展、技術路線圖修訂的主要內容及未來幾年的重點創新方向等進行了分析、解讀。[詳情]
近日,國務院、中央軍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并通過國家工信部和民用航空局對外征求意見,同時對意見稿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詳細說明。這是我國出臺的首部國家級無人機飛行管理專項法規征求意見稿。[詳情]
近日,為大力促進通用航空發展的要求、創造良好的通用航空發展環境,本著“放管結合,以放為主”的原則,充分體現航空產品設計、生產、運營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在對現有適航審定政策進行評估、調研和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民航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下發《民航局適航司關于改進通用航空適航審定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部分通用航空適航審定政策予以簡化和調整。[詳情]
為提升中國民航的飛行安全水平和運行效率,1月24日,民航局空管局和波音公司、霍尼韋爾公司在京簽署中國民航導航數據庫合作項目協議,開始在國內合作生產中國民航導航數據庫。[詳情]
波音正在研制的777X將成為世界上最大和最高效的雙發客機之一,該機融合了當前波音777堅實基礎和波音787新技術。[詳情]
1月23日,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在軌交付,正式投入使用。實踐十三號衛星投入使用后,將納入“中星”衛星系列,命名為“中星十六號”衛星。[詳情]
2月,中國3D打印龍頭企業之一的湖南華曙高科在國內成功實現了3D打印技術在發動機靜子、轉子類零件上的直接應用性驗證,有望突破航空渦噴發動機的制造技術瓶頸。[詳情]
預先研究是為航空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先期進行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是事關單位長遠發展的重要工作。航空工業試飛中心“十三五”規劃提出了預研項目數量、經費“雙翻番”的目標,圍繞這一目標,2017年試飛中心多措并舉推進預研工作,年度預研立項項目數和總經費創歷史新高,為能力建設和長遠發展提供了支撐。[詳情]
近年,我國無人機市場進入井噴式發展,消費級、專業級無人機市場異常火爆,在航拍攝影、農業植保、環境監測、電力巡檢等方面已有廣泛應用。[詳情]
記者21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王建宇研究組以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與奧地利科學院Anton Zeilinger研究組合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中國和奧地利之間首次實現距離達7600公里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并利用共享密鑰實現加密數據傳輸和視頻通信。[詳情]
波音公司與安道拓(Adient)公司宣布合資組建安道拓宇航(Adient Aerospace)公司,將為航空公司和租賃公司研發、制造和銷售一系列的座椅產品。這些座椅既可以安裝在新飛機上,也可以用于波音和其他制造商的民用飛機產品翻新。[詳情]
近日,航空工業在西安主持召開了飛行試驗測試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設立評審會,以84.9的歷史高分通過重點實驗室設立評審,或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飛行實驗測試核心能力。[詳情]
1月15日,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首臺保稅維修飛機發動機交付儀式在成都雙流綜合保稅區舉行。首臺境內飛機發動機入區維修和首臺境外飛機發動機交付使用,標志四川自貿試驗區開展境內外航空發動機業務流程全部走通。[詳情]
1月14日,C919大型客機第二架機迎來了進入2018年后的第一次飛行,成功執行一架次初始檢查試飛。飛機于7時38分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10時33分著陸,歷時2小時55分鐘。[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