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措施》明確要求,全方位加大對糧油、肉蛋奶、果蔬、休閑食品、預制菜、火鍋食材、中藥材等7大產業的金融資源投入,提升重點區縣、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金融服務質效。力爭到2027年,全市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中長期貸款余額較2023年翻番,貸款增速不低于制造業貸款平均增速。[詳情]
發改委網站消息,發改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提高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和質量。[詳情]
“增強生物醫藥高端產品及設備供應鏈保障水平”已被寫入《“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詳情]
大白茶、白茶初制工藝流程要經過鮮葉、萎凋、干燥、毛茶。而精制技術相對復雜一些,要經過毛茶、揀剔、拼配、勻堆、復烘、包裝等多道工序。[詳情]
近日,基于物聯網的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已形成征求意見稿,該標準已公開征求意見,于2020年8月5日前截止。[詳情]
食品接觸用銀器團體標準發布,為食品接觸用銀器的行業發展規劃、食品安全戰略的組織實施等提供了標準指引依據和技術支撐,同時為深化食安標準體系作出貢獻。[詳情]
為更好地適應農產品真空脈動干制行業發展,以標準化助力相關農產品加工企業提升干燥工藝水平,日前,三種農產品真空脈動干制技術規范團體標準發布,包括《T/CAMA27-2020 紅棗脆片真空脈動干制技術規范》、《T/CAMA29-2020 枸杞真空脈動干制技術規范》、《T/CAMA28-2020 葡萄真空脈動干制技術規范》并于4月24日正式實施。[詳情]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乎公眾的身體健康,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更成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問題之一。為了加大我國對食品中沙門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監管以及快速鑒定效率,近日,《食源性致病菌快速鑒定 微流控芯片法》團體標準立項的通知發布,促進食品及加工行業的持續健康、有序發展。[詳情]
目前,我國消費者對畜禽肉產品的需求已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畜禽肉品質量無損快檢也逐漸成為生產中產品質量分級和指導加工的重要手段。相對于傳統肉品質測定存在耗時長、損耗大、有污染等不利于在場在線和高通量檢測的弊端,近紅外技術可實現無損檢測并能應用于肉品領域的快速分析手段。如今,快速檢測技術已在國際上廣泛用于實際生產,并制定了相應的標準或技術規范,因此我國亟待制定有關近紅外光譜檢測技術的畜禽肉品質檢測國家標準。 [詳情]
近日,涉及茶葉及農產品相關加工標準正式實施,包括《GH/T1276-2019開化龍頂茶》、《GH/T1275-2019粉茶》、《GH/T1178-2019祁門工夫紅茶》等。 [詳情]
獸藥是指用于預防、治療動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調節動物生理機能的物質。獸藥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診斷制品、微生態制品、中藥材、中成藥、化學藥品、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及外用殺蟲劑、消毒劑等,藥物飼料添加劑也包括其中。此外,魚藥、蜂藥、蠶藥也列入獸藥管理。[詳情]
食品工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經過多年發展,食品工業產值在總體經濟中的占比越來越高。為了促進食品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推進制造強省戰略實施,河北省政府于近日印發《河北省食品工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這不僅有助于該省進一步完善食品工業體系,更擴大了相關食品加工設備的市場。[詳情]
現如今,大多數寵物主喜歡以“貓奴”、“汪奴”、“鏟屎官”自稱,這種自娛自樂式的稱號走紅背后是寵物經濟的悄然興起。數據顯示,2018年增至超過590億元,預計在2020年超過1000億元,到2022年將達到1500億元,未來中國的寵物食品市場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為了保證寵物食品健康發展,《寵物飼料標簽規定》、《寵物飼料衛生規定》等相關寵物食品規范性文件出臺并實施,寵物食品標準規范從此有依可循。 [詳情]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提出了20條關于優化消費環境、促進商業繁榮、激發國內消費潛力的政策措施,其中多條涉及商品流通領域,為我國冷鏈物流市場的發展“加碼”。 [詳情]
一場減稅降費的“紅包雨”鋪天蓋地席卷而來,為各行業的小微企業發展注入了活力。隨著國家密集出臺了一批促發展、惠民生和穩增長的減稅降費政策,讓企業切實享受到“真金白銀”的減稅紅利。增值稅降稅率這道“硬菜”加上個稅改革等一系列“配菜”,大大減輕了地方企業資金壓力,盤活了企業資金,增添了發展新動能。那么,一起來看看為地方食品加工企業和食品設備制造企業帶來哪些實惠吧!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