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消費者對畜禽肉產品的需求已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畜禽肉品質量無損快檢也逐漸成為生產中產品質量分級和指導加工的重要手段。相對于傳統肉品質測定存在耗時長、損耗大、有污染等不利于在場在線和高通量檢測的弊端,近紅外技術可實現無損檢測并能應用于肉品領域的快速分析手段。如今,快速檢測技術已在國際上廣泛用于實際生產,并制定了相應的標準或技術規范,因此我國亟待制定有關近紅外光譜檢測技術的畜禽肉品質檢測國家標準。
近期,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科院科學院農科院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等起草的《畜禽肉品質檢測 近紅外法通則》已經編制完成,正面向社會征求意見,意見征求時間截止至2020年5月1日。
為確保標準的通用性、適用性、可操作性,《畜禽肉品質檢測 近紅外法通則》編制嚴格按照《畜禽屠宰標準制修訂工作細則》中“標準制修訂工作基本原則”的要求,還引用了GB/T 9695.19《肉與肉制品取樣方法》、JJF1001-1998《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GB/T 32198-2015 《紅外光譜定量分析技術通則》、GB/T 29858-2013《分子光譜多元校正定量分析通則》。
《畜禽肉品質檢測 近紅外法通則》的內容包括有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原理、儀器、樣品、光譜測量、模型的建立和驗證、檢測結果以及資料性附錄,規定了畜禽肉品質的近紅外光譜檢測法對儀器的要求和檢測方法。
根據標準征求意見稿可知,近紅外光譜分析儀器應具備光譜測量軟件和化學計量學軟件,其中測量軟件應具備樣品的光譜測量,加在化學計量學軟件建立的定性、定量模型和譜圖評價等功能,化學計量學軟件應具備定性、定量模型的建立與驗證功能。此外,單臺儀器檢測應用時,應可以通過計算全波和建模波段內的標準樣品的樣品吸光度重復性作為儀器是否滿足近紅外檢測分析的指標;多肽儀器檢測應用時,即可使用配套模型,或通過模型傳遞方式實現模型共享。
相信本標準實施后將有利于提升我國屠宰加工行業的檢測水平,并推動企業的質量控制模式進步,為此,希望相關單位在仔細研核后提出建設性意見,以助力提升標準的完整性、科學性和適用性。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