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達峰碳中和進展報告(2023)》發布:“雙碳”政策體系正加快構建
《報告》認為,我國“雙碳”目標推進仍面臨新能源消納難、碳足跡等基礎性制度不健全、外部圍堵打壓加劇、國際碳規則約束等挑戰。展望未來,需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堅決守住能源安全底線,堅決推動能源清潔轉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保障。[詳情]
中信建投高興在節目上表示,從電力行業的情況看,雙碳政策處在一個非常有序的推進過程中。一方面是新能源裝機,不管是風電還是光伏,維持比較穩健的高增長,在保證消納和經濟性的前提下,風光裝機包括發電量的增速還是比較可觀的。[詳情]
?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目標提出以來,社會各界關注度不斷提升,各項政策引導和產業布局力度不斷加大。山東省作為經濟大省,承擔著重要的節能減排任務,有序推進“雙碳”戰略落地實施。[詳情]
?12月24日,武漢市將軍山碳中和林基地建設項目簽約儀式在新洲區舉行。[詳情]
?走好中國式現代化之路,要積極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比黨的十九大報告,黨的二十大報告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章節中新增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內容,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綠色發展”等重要理念。[詳情]
“粵澳·零碳建筑與氣候投融資引領城市碳中和論壇”啟動會27日在廣州舉行。該論壇啟動會聚焦廣東省超低能耗建筑發展主題,探討廣東在當前全國格局下的超低能耗發展路徑,圍繞深入貫徹《廣東省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四五”規劃》,加快構建廣東省超低能耗建筑新發展格局等建言獻策。[詳情]
本屆峰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上海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中法兩國深化氣候合作的有力實踐,也是中法兩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方面具有大國責任擔當的重要體現。[詳情]
論壇主題為“中日碳中和互鑒:戰略、政策與技術創新”為主題,與會的中日兩國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就碳中和的國際形勢與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議題開展了深入研討交流。本次論壇也是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的一次重要活動。[詳情]
專訪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葉思宇:氫燃料電池大規模商業化需打通產業鏈
專訪:氫能、燃料電池電催化和膜電極的權威專家——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教授、鴻基創能副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葉思宇。[詳情]
寧波市科技局圍繞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啟動實施雙碳科技重大專項,在新能源與儲能、工業流程再造、建筑節能等領域初步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詳情]
財政部近日印發《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因地制宜發展新型儲能、抽水蓄能等;大力支持發展新能源汽車;研究設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研究支持碳減排相關稅收政策等。專家表示,支持碳減排的財稅政策體系是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重要政策工具。[詳情]
《中國凈零碳城市發展報告(2022)》:深圳高居榜首 北京、青島、杭州、昆明位列前五
《報告》綜合考慮了城市的戰略定位、發展水平、碳排放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因素,選取了30個城市作為樣本,構建了凈零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從多個維度對30個樣本城市的凈零碳發展水平進行評價。[詳情]
全國首個碳資信評價體系試點在寧波啟動,《企業碳資信評價規范》同步預發布
?2022年6月1日,全國首個碳資信評價體系試點在寧波啟動。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寧波市政府、上海環境(601200)能源交易所等單位代表參與了此次啟動大會。[詳情]
據介紹,塔里木油田聚焦“雙碳”目標,積極響應國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號召,在前期將11口水源井接入網電、12口試點建設光伏電站的基礎上,今年對剩余86口柴油機發電水源井進行光伏改造,實現生態防護林抽水灌溉“油改電”零碳排放,每年較柴油發電減排二氧化碳3410噸,走出了一條光伏治沙的新路。[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