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IT技術是最重要的驅動因素。隨著網絡帶寬的提升、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安全技術、云計算、軟件建模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將企業級、工業級的應用搬到工業云上來解決工業企業的應用需求是可行的。[詳情]
近年來,在傳統制造業市場疲軟、企業轉型升級需求增加的背景下,機器人產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企業產業化能力和行業配套能力實現不同程度的提升。[詳情]
12月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2015版)》,明確將工業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對象之一,要求圍繞汽車、機械、電子、危險品制造、國防軍工、化工、輕工等工業機器人,積極研發新產品,促進機器人標準化、模塊化發展,擴大市場應用。[詳情]
互聯網大佬在現場的一舉一動刷爆了朋友圈,他們的言談更被奉為產業走向的定海神針。互聯網變革對制造業的影響雖然滯后,但已成加速態勢。五位大佬的這5大關鍵詞值得關注:消費升級、細胞級連接、人工智能創新、彎道超車、新國貨。[詳情]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意是美國企業的DNA,已植根于全球著名企業的企業文化之中。[詳情]
廣州工業機器人制造和應用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黃興發表演講,他表示廣州市政府每年拿出幾個億的資金,組織專家來評審,給企業做一些技術方面的支持,像2015-2017年,政府準備安排30億的資金來支持工業轉型,其中有八個億支持工廠改造,七個億是直接支持到機器人的本體企業。[詳情]
園區吸引了全球機器人“大佬”們目光。短短一年多時間,德國庫卡、新松、長泰機器人、上海摯優、佛山精一、深圳拓野等37家全球機器人企業,紛紛前來落戶,新松、長泰機器人、上海摯優等20家企業投入運營。37家企業全部運營后,產值將突破50億元。[詳情]
傳感器是自動化設備的重要部件,智能傳感器可應用于SmartCar、機器人等,可將其感應到的狀況,利用人工智能辨識,透過驅動裝置回饋反應的系統。制造業自動化第一品牌廣東拓斯達科技自進入自動化領域以來,在工業機器人和機械手中就大量應用到智能傳感器,并以先進的技術實力占領市場,據悉隨著機器人的需求產業的發展,傳感器在機器人上的應用將越來越廣市場空間也將越來越大,反過來傳感器的技術進步也將推動自動化向更智能方向發展。[詳情]
機器人如果要完成相對復雜的任務首先要有好的視覺來識別物體和環境,但目前多數機器人在這方面的水平還很低。[詳情]
在創業板股市,華中數控堪稱一匹成色十足的“黑馬”,在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場,股價沒有大起大落,常態保持逆勢“飄紅”的勢頭,其健康走勢得益于企業良好的業績支撐,特別是旗下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詳情]
瑞士研究人員使用量子點技術打印出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小的噴墨圖像,圖像是僅有0.115毫米、寬0.08毫米的熱帶小丑魚,其寬度和復印紙的厚度差不多。這個納米科學家團隊表示,他們的成果已經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認證。 [詳情]
近日,我國首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站核級數字化儀控系統(DCS)通用平臺“和睦系統”在北京通過專家組鑒定。該平臺打破了國外在核電站核級DCS方面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也為中國核電“走出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詳情]
通過各項分析,2016機器數據分析主要呈現五大趨勢,分別是DevOps工具將日趨成熟、CISO首席信息安全官和安全運營團隊將在系統智能上投入更多預算、日志管理將是IT運維和客戶支持團隊的重大機遇、“超級架構”的崛起、商業智能的價值從后知后覺轉向實時分析。 [詳情]
2015年的彩電市場精彩紛呈,圍繞著顯示屏幕的各種技術、各種概念,中外廠商展開了一輪輪的隔空爭斗,每一個爭斗背后都牽扯著不同廠商的技術以及技術背后所代表的利益。 [詳情]
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傳統制造業要實現創新驅動,要培育新的增長點,就必須盡早布局智能制造產業,沒有自動化生產,沒有人工智能技術,制造業要想實現轉型升級難上加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