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力市場專題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夏清教授作了題為“適應我國國情的電力市場模式選擇”的報告,經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授權,分享給大家。[詳情]
這個題目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說智能科技的未來一定非常美好,另一方面是說,我們現在仍然需要踏踏實實地做好基礎工作。[詳情]
高文表示,AI系統只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就不需要外部數據即可達到人類的思維。首先集合要封閉,其次規則要完備,最后約束是有限的。只有滿足了這三個條件,就不需要外部數據,通過自主創造數據就可以形成標準化的自給自足型的AI系統。[詳情]
黨的十九大報告高瞻遠矚、舉旗定向,引領新時代,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詳情]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43處提到“生態”,15處說到“綠色”,12處提到“生態文明”,8處提到“美麗”,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為未來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了路線。[詳情]
12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周孝信在2017年中國電力造價高端論壇暨第三屆全國電力造價咨詢企業年會上作了題為《能源轉型中我國新一代電力系統的發展前景》的報告。他指出,電力系統轉型是實現能源轉型的主要支撐,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電子裝備接入電網,多能互補綜合能源以及信息物理深度融合智能化是新一代電力系統的顯著技術特征。[詳情]
2017年12月7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由中國電子學會、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陜西省西咸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主辦,中國首席信息官聯盟秘書處、中國工業大數據創新發展聯盟秘書處、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管理委員會承辦,智匯工業協辦的“2017全球信息技術主管大會”主論壇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管理委員會國際會議廳順利召開。[詳情]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基于工業大數據和AI技術的智能制造系統
12月1日,由美國NSF智能維護系統中心(IMS)和北京天澤智云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7未來工業智能峰會在北京召開,匯聚國內外集實踐學術理論于一身的最前沿專家和工業智能領域的泰斗,共同探討未來工業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億歐作為支持媒體參與本次報道。[詳情]
11月20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座無虛席的2017年電力行業節能環保創新論壇上,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公司總裁張根華正在作的《技術與管理創新在火電煙氣污染第三方治理中的應用》的演講,引起了與會人士的高度關注。 火電污染物第三方治理推進的現狀如何?如何加快提速發展步伐?技術與管理創新又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張根華在這次演講中給出了答案。會議期間,張根華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還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闡述。[詳情]
2017年10月16日-19日,2017北京國際風能大會(CWP2017)在北京隆重召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認為風電在新能源當中需要率先擺脫社會補貼,必須盡快的把風電的成本降下來,把價格降下來。風電發展要給社會作出貢獻,這樣才是真正追求發展的目標。[詳情]
8 月 28 日,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神華”)與國電集團公司(下稱“國電”)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家能源集團”)。據估算,成立后的國家能源集團資產規模僅次于國家電網、中石油和中石化,成為目前我國第四大能源央企。此次自國資委成立以來最大的能源央企重組案,勢必對我國現有能源產業格局帶來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同時,外界對此次合并重組存在一定的擔心。[詳情]
隨著我國經濟新常態的到來,社會電力需求增速放緩,然而,我國的電力產能的增速卻依然強勁增長,已經使得整個電力行業感受到了類似前幾年的煤炭、鋼鐵等全行業的產能過剩的困境。與煤炭、鋼鐵所不同的是,電力產品是實時性的,不可能出現產品的積壓。所以,在電力產能過剩的初期,表現通常不大明顯,很容易出現否認電力產能過剩的爭論。[詳情]
彭瑜:工業4.0基本單元開發研究中PLCopen 的作用和貢獻
德國工業4.0的規劃正在參考架構模型RAMI4.0和I4.0基本單元等頂層設計的理念引導下踏實推進,落地生根。[詳情]
作為六神丸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雄毅在企業的支持下,成立了首席技師工作室,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技藝的傳承問題。他已先后帶了三批徒弟,分別是70后、80后和90后。[詳情]
丁漢院士:中科院院士、機械電子工程專家,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究,研究成果在航天、能源和汽車領域得到重要應用。[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