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來,中國企業在包括生物制藥和醫療器械領域在內的醫藥領域的跨境并購數量不斷增多,2014年上半年的交易數量還在133起,到了2016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則分為別為2904起和4253起。[詳情]
研發運用蛋白質高回收率提取及純化技術研發出的產品在封閉、止血、減少滲出、防黏連、促進組織愈合、防治漏瘺方面效果十分出色,相關主要技術在國內國際均屬領先水平。據悉,此項技術的研發主要因為豬源纖維蛋白封閉劑的關鍵技術突破對行業技術進步及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詳情]
今年是醫藥政策大年,據相關機構不完全統計,不包括各省市發布的細則,2017年僅國家級發布文件就已超300余份,涵蓋了醫藥、醫療、醫保以及流通四大領域下幾乎所有的細分方向。[詳情]
2017年是業績豐收年,雖然很多戰役失敗,但贏得了整個戰爭。今年也是新老技術交替的變革年。有人指出傳統模式危機慎重,投資回報直線下滑的趨勢不可避免,制藥業可能象染料業一樣成為歷史。[詳情]
《醫藥代表登記備案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第二條明確“藥品銷售人員不屬于醫藥代表,不納入本辦法管理。”同時《征求意見稿》第二條還明確“本辦法所稱醫藥代表,是指代表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藥品信息傳遞、溝通、反饋的專業人員。[詳情]
加利福尼亞州的ALT是少數幾家已經開發硅膠3D打印工藝的公司之一,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幾周前就推出了用于醫療器械的硅膠3D打印工藝。 [詳情]
未來國內制藥業會以飛快的速度向歐美靠攏。主要原因就是CFDA的密集政策組合拳,簡單來說就是基本照搬FDA的先進經驗。[詳情]
時至年末,在討論明年行情時,較多機構看好明年醫藥股的行情,有的甚至認為明年醫藥股的機會會類似于今年的白酒股。[詳情]
近日,國務院法制辦就《藥品標準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向社會征求意見。據悉,我國將編纂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等藥品標準。[詳情]
目前,生物醫藥企業如果購買2000升以下的反應器,95%會選擇一次性反應器,只有少數非常傳統的企業因使用習慣會繼續選擇不銹鋼反應罐。據了解,藥明生物的生產基地共投資1.5億美元,建筑面積約4.6萬平方米。繼2016年9月份2個1000升生產反應器建成投入生產后,今年12月份,新安裝的14個2000升反應器全面投產。[詳情]
近年來,中醫藥政策紅利頻出,涉及中醫藥產業鏈所有環節,既有上游藥材種植與保護環節的規劃及政策,也有中游藥材流通及貿易環節的政策與意見,更有在終端對中醫藥大力發展的規劃。[詳情]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年-2030年》實施;“互聯網+中醫藥”被重點提出。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網絡信息的廣泛應用,很多商品已進入電商時代,中藥飲片交易電子商務化成大趨勢。另外,中藥細分領域中,預計到2020年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規模將超300億。[詳情]
激光束通過上層的透光材料到達焊接平面,然后被下層材料吸收。激光能量被吸收使得下層材料溫度升高,熔化上層和下層的塑料,最后凝固成牢固的焊縫。 [詳情]
近兩年,國家在藥品監管方面新政頻頻出臺,CFDA關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重錘,成為醫藥企業生死攸關的頭等大事。一致性評價就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歷程。[詳情]
資本市場動作頻頻,折射出國內生物醫藥創新的活躍度。熱潮背后,是三股關鍵力量的支撐:國家藥品監管改革深入推進。[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