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來自日本東海大學 (Tokai University)由Yoshinobu Inada博士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受到飛魚的啟發,通過使用3D建模和3D打印來打造飛魚的身體,研究團隊認為該3D打印模型或可為雙翼飛機的設計帶來靈感。[詳情]
康復輔助器具是改善、補償、替代人體功能和實施輔助性治療以及預防殘疾的產品。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是包括產品制造、配置服務、研發設計等業態門類的新興產業。[詳情]
盡管3D打印這一話題在中國已然成為一種時尚,然而3D打印設備在中國的實際裝機和使用仍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中國3D打印在諸多技術層面有所突破,但其市場仍然相對不成熟。[詳情]
根據哈佛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人平均每天有101分鐘用于開車。如用一生的時間來衡量,則有37935個小時用于開車,這一結果著實驚人。但令人沮喪的是,大多數美國人花費的燃油費可能趕上汽車本身的費用。[詳情]
3D打印再次回歸“經濟學人”雜志的封面。從7月份開始的第一個問題,有幾篇文章和關于增材制造的領導者。這次這本雜志是以3D打印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共享封面。[詳情]
“這是學校大門,這是主樓,這是圖書館,這是足球場……”7月3日,太原工業學院機械工程系的郭潤程,指著使用3D打印技術做出來的微縮版校園,給記者做介紹,語氣里帶著驕傲。[詳情]
只要應用得當,3D打印技術也可以像鑄造、鍛造以及焊接一樣,成為大型鑄鍛件制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產工藝,并且在大型鑄鍛件行業的技術創新、降本增效、質量提升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詳情]
近日,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和羅切斯特理工學院(RIT)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名為《用嵌入式紡織品延伸3D打印的界限》的論文,其中詳細介紹了用3D打印機來制造更強大和更具功能性的紡織品。[詳情]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伸縮式結構,可以彎曲和扭轉。他們的新技術被用于創建可折疊的機器人形狀像蜥蜴和章魚。 [詳情]
近日,惠普公司宣布正式在大中華地區推出HP Jet Fusion 3D(惠普射流熔融3D)打印解決方案,以幫助該地區加速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布會當天,惠普展示了射流熔融3D 4200/3200打印機及具備快速冷卻功能的射流熔融3D處理站兩款產品。[詳情]
個被稱為“3D心臟”的先驅調查實驗最近開始了隨機報名。這項實驗的目的是調查應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的心臟模型會對兒童心臟手術的術前規劃產生怎樣的影響。[詳情]
3D打印未來10~15年進入家庭的前景———這種破壞性創新,與電子書和音樂下載一樣——能夠讓消費者在網上定制……[詳情]
近日,GE增材制造集團正在創造世界上最大的激光粉末增材制造設備。[詳情]
標準是技術發展的催化劑。借助行業標準的不斷完善,我國的3D打印行業飛速發展,已達國際主流水平,產值更是連續三年實現翻倍增長。[詳情]
當被問及是什么幫助他獲得一場由3,86公里游泳,180,25公里自行車和42公里馬拉松組成的鐵人三項賽的?Aernouts回答,是強化訓練和可靠的3D打印鞋墊。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