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科幻片里的那個力大無比的鋼鐵俠,還是車間里有節律地揮動著的機械臂,說實話,曾經感覺離自己生活還很遙遠的機器人,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不管你關不關心,不管你需不需要,它們正踩著快板的節奏,快速向我們走來...[詳情]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最近曝出不少和機器人有關的新聞:比如機器人當醫生,給人看病歷、開藥方;比如機器人當投資顧問,給你炒股票、看大盤。但是,這些新聞有一個特點:他們都是個案,雖然反映了一個趨勢,但還沒有作為一款常見的產品普及開來...[詳情]
2016中國(東莞)國際機器人領袖峰會召開之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2016版)》(以下簡稱《白皮書》),該白皮書全面梳理全球和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近況,對國內外機器人產業的重點應用、企業發展及政策環境進行了詳細闡述和歸納總結。[詳情]
江蘇省昆山市是中國主要電子產品制造中心之一,這里正加快電子行業戰略轉型,但這個過程可能令數百萬人失去工作。蘋果公司代工企業富士康近來解雇了昆山工廠中的6萬名工人,并用機器人取代他們,以此降低勞動力成本。[詳情]
走進位于沈陽市渾南區的一個靜謐園區,幾棟灰色樓房有序坐落,看不到眾多工人身影,聽不到機器轟鳴,聞不到器械的油污味兒……難以想象,這里就是中國工業機器人誕生的搖籃、創造了中國機器人發展史上108項第一的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詳情]
近日,由美國《機器人商業評論》評選出的2016 年度RBR50名單(全球最具影響力50家機器人公司)終于浮出水面,最終結果覆蓋了日本、美國等11個國家。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有3家中國企業榜上有名,分別列于第12、18、38名,改寫了中國機器人企業“不入流”這一歷史。[詳情]
中國電子行業制造中心江蘇昆山市正在想方設法大幅壓縮勞力成本,利用自動化技術來擺脫對廉價勞動力的依賴,從而利技術上的進步實現經濟上的“彎道超車”,在人力成本急劇上升的背景下依舊保持競爭力。[詳情]
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正以“新藍領”的身份走進車間。企業希望借此解決人工成本上漲、招工難的“近憂”,亦謀求維持產能以快速響應市場,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以重塑競爭力。[詳情]
化工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最近卻因為安全、污染等問題陷入不小的麻煩。自從去年天津“8·12”事故以來,整個社會談“化”色變,一些省份開始“忍痛”治理化工產業和園區。[詳情]
機器人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從用途上可以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目前全球機器人應用范圍最廣的是工業機器人,其應用主要包括:焊接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噴涂機器人和裝配機器人等;而服務機器人涉及行業較廣,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中使用量最大的為焊接機器人和搬運機器人。[詳情]
日前,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五年內形成我國自己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詳情]
作為中國新興行業的重要角色,機器人產業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然而,整體良好發展勢頭之下,機器人產業也出現了競爭力不強、局部過熱等一些令人擔憂的苗頭,特別是地方發展目標的“躍進”傾向和現行補貼政策的不規范做法,給機器人產業加了一把“虛火”。[詳情]
機器人技術經歷多年的發展終于迎來了爆發期,雖然目前的機器人仍然很笨拙,但行業專家認為越來越聰明的機器人可以更好地解決一些特殊領域的特殊問題,比如代替配送中心的工人完成枯燥、高度重復性的揀貨工作。[詳情]
會寫毛筆字的全球首款人機協作雙臂工業機器人YuMi,快速充電15分鐘的電動汽車可行駛150公里,家中無人也可以一鍵開啟燈光和窗簾……[詳情]
5月18日,美的集團正式對外宣布已向德國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公司發出一項收購要約。以每股115歐元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庫卡,這一出價較后者2016年2月3日收盤價溢價59.6%。[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