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在北京發布的新修訂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及通信協議5項國家標準將正式實施。[詳情]
每年的CES大會上都會展出款式多樣,新穎奇特,奪人眼球的智能可穿戴產品,并引起一陣大熱。可穿戴設備發展初級階段,離終極目標仍有很長一段路。[詳情]
工業綠色發展再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與我國當前工業水平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的現狀密不可分。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國正努力追尋國際化低碳發展之路。[詳情]
在構建智慧城市落地實踐項目,打造智慧+生態系統過程中,IBM從技術提供、人才資源共享及資金支持等方面,與不同城市相關部門展開合作,持續推助智慧城市落地及多行業轉型。 [詳情]
我國的公共充電設施一直處于“誰建誰用、誰用誰建”的尷尬局面。在新標準出臺后,充電樁企業可以按照新國標設計制造產品,產業鏈的配套也有望迅速建立。但業內人士表示,落實新國標需要明確相應的執行與監管機制。已經建成和在售的充電樁何去何從的問題也需要妥善解決。[詳情]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29日宣布,其參與研發的軟體機器人可協助醫生實施微創手術。與現有外科手術機器人相比,這款軟體機器人具備更高的伸縮能力,更容易在人體中移動。[詳情]
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工從事化工行業某些環節的生產,可以將人類從危險有害的環境中解放出來,而且還能滿足化工生產對環境清潔度以及勞動力成本控制的要求。因此,工業機器人在化工化工行業的應用就顯得格外重要了。[詳情]
推測顯示,被取代可能性較高的職業包括普通文員、出租車司機、收銀員、保安、大樓清潔工、酒店客房服務員等。研究發現這些職業具有“不需要特殊知識和技能”等傾向。[詳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工業機器人是企業技改的利器。我國這個產業發展現狀如何?未來又將如何發力?[詳情]
2015年,人們對于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態度十分有趣。人們一邊擔憂這些快速發展的技術會替代人工,超出自己的管理限制,一邊又“誠實地”研究并實踐了更智能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詳情]
有些設計方案看上去很美,由于不符合基本的力學原理,實際上根本無法在現實中打印成型,而另一些設計則在使用體驗方面差強人意。[詳情]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驗證碼設計得越來越復雜是必然趨勢,這也顯示出人工智能的不斷進步,程序員正在與破解者進行著一場仿佛沒有終點的“拉鋸戰”。[詳情]
為更好的與中國企業合作,將已積累的對工業4.0的深刻理解和豐富的經驗充分發揮出來,助力中國的制造商實現智能制造,推動中國實現《中國制造2025》,博世集團于近日在蘇州舉行了探秘博世工業4.0活動。[詳情]
12月29日,辭舊迎新之際,筆者參加了今年的最后一場發布會——浪潮云海OS V4.0云操作系統發布暨云圖計劃成立儀式。[詳情]
被稱為“最懂中國制造”的ERP廠商,鼎捷軟件始終牢記自己身為“制造業信息化國家隊”一員的使命與責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