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證碼有一個充滿科學氣息的名字——“全自動區分電腦和人類的圖靈測試”(簡稱CAPTCHA)。眾所周知,圖靈測試是通過計算機回答人類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來鑒別對方是人還是機器,而驗證碼則是一場機器向人提問的“反圖靈測試”。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驗證碼設計得越來越復雜是必然趨勢,這也顯示出人工智能的不斷進步,程序員正在與破解者進行著一場仿佛沒有終點的“拉鋸戰”。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近兩年來,互聯網的驗證碼正變得越來越難以識別,并且每個網站平均有五分之一的用戶因為復雜的驗證碼而離開網站。
不過,驗證碼在進化過程中也有了新的應用意義。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路易斯·馮·安等人設計出了reCAPTCHA系統,將驗證過程用于古籍的數字化。古籍經掃描后,會出現一些難以準確辨識的字符,人工核對工作量巨大。對電腦前的單個人來說,辨認驗證碼字符所花的幾秒時間也許微不足道,但如果把全球數以億計的網民辨認的字符收集起來,情況會怎樣呢?
于是reCAPTCHA派上用場了,把無法識別的古籍文字制成驗證碼,派發給網站用戶驗證,根據不同用戶反饋的單詞答案,就可以輕松得到典籍模糊字符的正確結果了!原來,每一次煩人的驗證都在為人類典籍數字化作貢獻。reCAPTCHA后來被谷歌買走,谷歌還把這個概念應用到谷歌街景的門牌號識別中。
越來越復雜的驗證碼終究還是給很多網友帶來煩惱。為此,谷歌公司正在實施一項工程,試圖“殺死驗證碼”。
去年年底,谷歌推出了全新的驗證碼識別系統“No Captcha reCAPTCHA”,繁雜的驗證碼系統被一個簡單的復選框所取代,用戶只需勾選“我不是機器人”這個選項即可。其實,通過收集用戶在單擊前的鼠標軌跡,谷歌就判斷出了人與機器之間的細微差異。
這一新系統會在“不經意間”收集用戶的IP地址等變量,然后根據這些數據對比用戶當前的行為是否與在互聯網上歷史行為一致,來判定究竟是人還是機器人在操作。但是,也有人批評這個“驗證碼殺手”系統有泄露用戶隱私的嫌疑。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