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在我國制藥機械設備、醫療等領域都備受熱議,國家對這方面的政策支持更是不間斷,發力促使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向德國工業4.0方向看齊。[詳情]
掃描探針顯微術、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紅外吸收法、分光光度法、激光拉曼光譜法、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光譜探測等儀器設備也在擬立項標準項目行列。[詳情]
?制藥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也是“中國制造2025”規劃指南和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領域,更是助推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保障。[詳情]
以制藥機械設備行業為例,近年來,隨著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的不斷發展,技術不斷創新,產品生產線不斷豐富,以及《中國制造2025》規劃等國家層面的支持,促使制藥機械設備行業朝著自動化、智能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市場未來增長空間比較大,但由于行業的標準尚待建立與完善,制藥機械設備行業的發展水平與國外相比差距顯著。[詳情]
?近日消息,泉州市超過一半的藥店表示抗流感病毒藥物“奧司他韋”已經斷貨,而且有的斷貨已經超過一年,不過該藥品目前還未出現漲價現象。[詳情]
業內表示,目前越來越多中成藥企業開始跨界甚至直接轉為以生物藥為主的企業。筆者根據梳理發現,近期以來,這些中成藥企業在生物藥領域動作頻頻。[詳情]
我國制藥專用設備制造收入及利潤呈現逐年增長趨勢,2017年收入達186.7億元,利潤總額為14.7億元。可見我國制藥設備市場未來發展空間較大。但國產制藥設備行業由于起步晚、技術經驗薄弱,創新研發實力不足,且存在人才短板,目前整體水平還處于局限于仿制、改進及組合階段,只能依靠低價、低水平競爭,與國外先進國家的相比差距還很大。[詳情]
?40年前,中國制藥機械行業幾乎處于手工階段,當時的國內制藥企業都要依靠歐美進口設備來生產藥品,因為國產制藥機械無法滿足藥廠的需求。不過,隨著醫藥工業的發展,制藥機械行業已脫離手工階段,步入正軌。專家表示,從技術、制造水平看,目前,中國制藥機械行業在全球處于第二的位置,但距離歐美還有一段距離。[詳情]
工信部轉發了由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公布2018年度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名單的通知》,通知認定了59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其中,由哈工牽頭的“機器人與自動化裝備協同創新中心”榜上有名。 [詳情]
2018年上半年醫藥行業鬧得沸沸揚揚的疫苗事件引起社會和監管部門的持續關注。雖然疫苗事件已經告一段落,但接下來疫苗行業的監管力度將越趨嚴格[詳情]
在2018年最后一個月中,制藥企業中發生了哪些大事件?筆者了解到,12月,制藥企業發生融資的案例較多,比如首格網絡獲啟明創投Pre-A輪數千萬融資、藥師幫完成D輪1,33億美元融資、格源致善獲千萬級天使輪融資等。另外,12月,上市也成為藥企動態的關鍵詞。[詳情]
通知要求,對一次列入供應商不良記錄的醫藥生產流通企業及其代理人,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在名單公布后2年內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形式購入其藥品、醫用耗材和醫用設備,原簽訂的購銷合同即時終止。[詳情]
?氣味難聞、污染環境是很多人對于藥廠的初印象。作為重污染領域的制藥行業也確實影響到了周邊環境以及人們的正常生活。隨著環保問題逐漸上升到國家層面,制藥環保問題也日益受到重視,藥廠接受一波又一波嚴格的檢查。近年來,不少藥企為了達到環保要求,進行設備改造升級,也有一批藥企不得不停產、倒閉或兼并。[詳情]
近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在全球榜單TOP100中,有中國企業上榜了11家。其中,華為的研發投入位列全球第五,將英特爾(第6名)和蘋果公司(第7名)甩在了身后。歐盟委員會表示,中國科技產業力量達到了重新調整全球力量的制高點。但業內認為,雖然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逐漸升高,但與全球知名的企業相比還有差距。[詳情]
自2018年11月1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開始實施后,各地紛紛出臺文件落實此目錄。據統計,截至目前,山東、遼寧、海南、甘肅、安徽、青海、天津、黑龍江、福建、江蘇、廣西、陜西、山東等省已經就《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下發了通知。[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