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標準委決定對《近紅外光譜儀的性能與檢驗》等1537項擬立項國家標準項目公開征求意見,直指制藥、環保、食品、化工、石化等行業。
其中,掃描探針顯微術、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紅外吸收法、分光光度法、激光拉曼光譜法、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光譜探測等儀器設備也在擬立項標準項目行列。
近紅外光譜技術誕生于90 年代,并且發展為較受制藥等行業高度關注的分析技術之一。
業內介紹,近紅外光譜技術在常規光纖中有良好的傳輸特性,且近紅外光譜儀操作簡單,具有分析速度快、非破壞性和樣品制備量小等優點,適用于各類樣品(液體、粘稠體、涂層、粉末和固體)分析、多組分多通道同時測定。
在制藥行業中,近紅外光譜儀主要用于分析原料的主要活性成分、結晶狀態、粒徑、旋光性和密度,鑒別中藥材的真偽、產地和品質分級。
“利用近紅外光譜技術分析樣品具有方便、快速、高效、準確等優點,而且因為這項技術所需要的成本較低,也不破壞樣品,不消耗化學試劑,更不會污染環境,該技術目前受到制藥行業的青睞。”有制藥研究人員如是表示。
據了解,近幾年,隨著該技術的發展,近紅外光譜分析儀設備正以驚人的速度應用于制藥等領域,為科研、生產過程控制帶來便利。
按照分光系統的不同,目前市場上的近紅外光譜儀器可分為固定波長濾光片、光柵色散、快速傅立葉變換、聲光可調濾光器和陣列檢測五種類型。
其中,陣列檢測器以其性能穩定、掃描速度快、分辨率高、性價比高等特點在市場上占據優勢地位。該類型的近紅外光譜設備在電子、化工、醫學等領域均有著廣泛的應用。
隨著制藥行業對于藥品質量、安全等方面分析檢測要求的提高,近紅外光譜分析儀市場迎來良好的機遇和挑戰,市場競爭激烈,成長空間較大。
業內表示,標準是產業競爭的制高點。近紅外光譜儀廠家采用的性能與檢驗標準不盡相同,致使不同設備的性能高低無法進行比較,以至于用戶在采購招標時缺乏科學依據和判斷,用戶在購置近紅外光譜儀后出現了送檢不能檢的局面。因此,近紅外光譜儀等分析檢測儀器標準的建立將對于產業的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早在2016年12月,我國就通過《近紅外光譜儀性能測定方法》國家標準制定立項申請,旨在制定近紅外光譜儀通用性能測定方法,推進該技術以及應用的可持續發展。
此次國標委制修訂的這批國家標準,既有力地支撐了國家對高端裝備的需求,又促進該設備行業高質量發展,對于我國藥品、食品行業的發展也將起到有利影響!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