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優化技術質量優化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過程中,將電能分為不同的等級,然后應用評估判定的方法,掌握供電基本情況,并采取措施改進和完善,確保供電質量,形成完整的供電體系,促進供電工作順利進行。[詳情]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三代核電綜合國產化率已經達到了85%以上,高溫氣冷堆技術正走在四代核電技術的邊緣。目前,三大頂尖技術將我國核電發展推向新高度,隨著國際合作的縱深挺進,“出海”通道有望加速拓展。[詳情]
為解決風電和光電上網 發改委發特急文件啟動電力現貨市場[詳情]
國家發改委網站昨天公布了2017年國家發改委價格司10個研究課題及承擔單位和課題負責人,多數課題都涉及到煤炭、電力等能源領域。[詳情]
“智能電氣量測與應用技術是實現‘互聯網+’智慧能源的關鍵技術支撐,其中,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電能計量、智能檢定檢測、計量遠程監測與智能診斷、用電信息獲取及互動。”[詳情]
2017年半年報已披露完畢,從上半年業績來看,煤、電企業這對“蹺蹺板”再次陷入冰火兩重天的境地。數據顯示,有超過九成的電企上半年凈利潤下滑,還有8家電企陷入虧損;而26家煤企上半年業績均實現大幅增長。[詳情]
售電公司作為新生電力市場要素,受到社會極大關注,眾多企業成立售電公司,以此形成的市場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對于新電改下各類型售電公司運營模式的研究,應從順應用戶個體需求、著重清潔節能化、售電互聯網化、加強市場競爭、發展創新型業務等方面展開。現有研究中少有關于在這種售電完全開放環境下售電公司的服務業務和經營策略模式的探討。[詳情]
國家電網旗下巴西電力公司CPFL Energia SA擬融資23億雷亞爾,折合約57億港元,以償還兩年內到期的債務。國家電網去年斥資58.5億雷亞爾,折合約145億港元,收購CPFL的23.6%股權。[詳情]
傳統電力巨頭的變身意味著一個新的能源時代到來。德國電力市場化改革通過強化行業內競爭,消除壟斷,拆分垂直一體化的企業,實行電網接入開放等一系列措施向前推進。[詳情]
據消息,中國國家電網將收購巴西CPFL45%的股權。若消息屬實就意味著,國家電網接近百分百持股CPFL,向其海外布局目標又邁進一步。[詳情]
增量配電改革中,電網公司作為配電網的傳統運營者、調度者和增量配網電源供應者,是市場各方都繞不開的重要一方。同時,電網公司明確表示積極參與增量配電投資業務競爭。[詳情]
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2010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46小時。與上年同期相比,全國共有21個省份火電利用小時數同比增加,湖南和江西增加超過200小時,福建、廣東、寧夏、陜西、貴州、浙江和青海增加超過100小時,而海南、北京和重慶同比分別降低323、136和127小時。[詳情]
受火電需求旺盛及下游行業回暖影響,煤炭消費低速增長。初步統計,1~6月,全國煤炭表觀消費量18.78億噸左右,同比增加約4000萬噸、同比增長約2.2%。其中,由于水電出力不足,火電需求旺盛,帶動發電用煤需求顯著增加。據中電聯統計,1~6月全國火力發電量同比增加7.1%,比上年同期增加10.2個百分點,發電用煤約9.3億噸,同比增長8.2%。[詳情]
合并后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將涵蓋煤炭開采與銷售、發電與熱力生產、港口鐵路航運、煤化工、金融、節能與裝備制造等業務,橫跨多個行業門類。未來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將成為擁有煤炭、火電、風電及煤制油煤化工四大平臺。[詳情]
我國風電裝機速度已經出現明顯放緩趨勢,棄風壓力較大地區,如遼寧、吉林、黑龍江、寧夏、甘肅、云南、貴州風電建設已經全面停滯,而西北區域的青海、陜西、華中區域的河南、江西,華北區域的河北正在成為我國風電裝機主要增長地區;從風電設備利用率上看,我國三北地區、西南地區棄風現象已經大幅度好轉,風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普遍提升。但是東部、南方主要負荷地區,如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等地,風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滑。[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