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領域又一突破,對二甲苯(PX)綠色合成研究取得新進展!
芳烴是重要的石化產品,PX作為最主要的芳烴,是生產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的基本化工原料。但PX合成工業的高污染特征令業界人士即為頭痛!以生物基材料為基礎的綠色合成路線有望解決該行業問題。[詳情]
亨斯邁與T. Michel Formenbau合作研究E-TPU材料
亨斯邁的熱塑性聚氨酯(E-TPU)團隊已與蒸汽模具制造商T. Michel Formenbau建立了合作關系。 亨斯邁表示,此次合作將有助于塑料品制造商探索使用擴展型TPU的應用。[詳情]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與中國吉林大學學者合作,研究出一種獲取磁鐵礦空心細顆粒(鐵的氧化物變種)粉末的快速經濟方法,用以制造吸收超高頻輻射的材料。利用這種材料,可以生產軍事裝備的外殼,使其對雷達隱身,并保護它不受電磁輻射;也可用來保護光纜和其他IT設備,在高速傳輸數據時不受高頻干擾。[詳情]
科學家們已經發明了一種新型鋰電池,它可以在空氣–而不是在純氧中–可以運行數百次充電循環。從理論上講,鋰空氣電池在電池領域令人們感到興奮,它們比普通的鋰離子電池能容納9倍以上的能量。然而,在鋰鹽堵塞電極之前,只能使用少量鋰離子電池而不是純氧來充電。[詳情]
一個意大利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低成本材料,可比活性炭更有效地清除廢水和空氣中的污染物,而且制備過程也更環保。[詳情]
英國《自然》雜志21日發表了一項最新技術成果,英國科學家團隊對一種微波激射器做了改進,成為全球首個可在室溫下連續工作的微波激射器。未來,這一新型裝置有望用于磁共振成像、精密測量、太空通信及安全通信領域。[詳情]
日前,豐田及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分別表示,目標在2022-2025年間推出使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就在去年年底,贛鋒鋰業也發布公告稱將建設第一代固態鋰電池研發中試生產線。[詳情]
機械手密密麻麻, 這才是真的高科技 ! 探秘全新寶馬X2制造車間
全新寶馬X2于近日正式在國內亮相,今天小編帶著大家參觀一下它的制造車間。[詳情]
在工業區塊鏈應用開發領域已經取得突破,讓用戶直接面對數據,進行自主創新應用性開發,打破Java應用語言和C#等語言的通信障礙,把工業語言和人機語言進行融合對話。[詳情]
DataMan100讀碼器:高效解決汽車工件粗糙表面的讀碼難題
博格華納聯合傳動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格華納)致力于汽車減震和雙離合器的開發與應用,是全球知名的汽車配件生產商,該公司對每一個組裝工件均進行條碼跟蹤,確保任何一個裝配零部件出現問題都可以追溯至源頭,保障其工件的生產質量。[詳情]
在過去一年里Google、亞馬遜在智能家電領域斗得如火如荼,月初亞馬遜更是放出大招,停售Google的Nest系列,Google也不示弱,今天放出了大招——價格僅為39美元的Nest溫度傳感器。[詳情]
3月19日,在香港Linaro開發者大會上,華為發布了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開發平臺“HiKey 970”,基于全球首個內置NPU神經網絡單元的AI移動計算平臺麒麟970,可提供強大AI算力、支持硬件加速、性能強勁的開源[詳情]
2017年半導體行業成長了20%,而半導體設備成長了27%,比業界成長的還要高。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主要由物聯網、人工智能、自動駕駛、5G、VR/AR等新應用推動;另一方面,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投資半導體晶圓廠。2018年,芯片制造商將從16nm / 14nm向10nm / 7nm的邏輯節點進行遷移,半導體市場形勢一片大好,半導體設備廠商們正摩拳擦掌準備。[詳情]
在今年的慕尼黑電子展上,連接器展區真是火了一把,不僅占據了E6展館,而且在展館外還開設了一個T1分館。這也從側面標明了連接器行業的火爆。[詳情]
研究小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告稱,美國和中國的科學家已經合成了一種新的雙原子催化劑,作為人工光合作用的平臺,尋找新的解決方案,以更有效地收獲和儲存太陽能。[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