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環境產業十大新聞。[詳情]
據水利部網站消息,天津市近日正式出臺《天津市關于全面落實湖長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加強湖泊管理保護、改善湖泊生態環境、維護湖泊健康生命,全面建成市、區、鄉(鎮、街道)、村四級湖長體系,建立健全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逐步形成體制完善、措施有效、協調順暢的制度保障。[詳情]
圍繞水、氣、土三場污染防治攻堅戰,郝吉明、曲久輝、彭永臻、賀泓、劉文清、李廣賀六位院士、專家分享了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技術創新、生物脫氮除磷、柴油車污染控制和大氣環境監測、場地污染控制與修復等領域的政策分析、技術進展和產業判斷,堪稱環保領域智力含量最為密集的一堂大課。[詳情]
2019年生態環境工作主要目標:明確20字原則 重視并解決企業合理訴求
做好2019年生態環境保護終于有了“定盤星”。生態環境部24日深夜發布消息稱,在當日召開的生態環境部黨組(擴大)會議上,研究了2019年生態環境工作。生態環境部表示,當前,應準確把握對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詳情]
《環評法》修改通過:企業可以自行編制環評,質量有問題可罰企業兩百萬元
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四號發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詳情]
2018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四號正式簽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詳情]
又是一年春來到,先祝各位“E20水網固廢網”的讀者們新年快樂,平安健康!新年新氣象,2019年1月1日,有哪些和環保相關的新政將要施行?在這辭舊迎新之際,中國水網特別對此進行了盤點。[詳情]
2018年1月,我國首部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在全國范圍對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等4大類污染物、共計117種主要污染因子進行征稅。[詳情]
2018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環保政策的頒布一浪高過一浪,各個細分市場的崛起一波接著一波,環保產業“備受追捧”。[詳情]
蘇伊士創投完全收購軟件公司Optimatics 數字化水務資產價值幾何?
2018年是數字化水務標的被頻繁收購的一年,栗田工業、賽萊默紛紛加入了買買買的行列。而本次蘇伊士創投對軟件公司Optimatics的完全收購,是否也標志著其母公司蘇伊士對這一公司的收購也已板上釘釘?[詳情]
生態環境部: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問責917人,廳級干部占近兩成
12月27日電,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于2017年4月至5月分別對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等7省(市)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并于2017年7月至8月完成督察反饋,同步移交92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要求地方進一步核實情況,依紀依法實施問責。[詳情]
據相關資料統計,2010年~2017年我國城鎮污水排放量由4502763噸增長至5936872萬噸。污水處理率由78%提升至93.8%。目前,城市污水處理率較高,2017年達到94.7%,已接近《“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中關于城市污水處理達到95%的目標。[詳情]
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出臺《江西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四個配套辦法
日前,經江西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江西省生態環境損害調查辦法(試行)》《江西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辦法(試行)》《江西省生態環境損害修復監督管理辦法(試行))》《江西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四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配套辦法出臺,并印發各成員單位及設區市賠償權利人執行。[詳情]
發改委: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要構建“三者共治” 實現“三生共贏”
12月24日,從發改委網站獲悉,為全面總結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進展情況,凝練治理與發展模式,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12月19-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在江西省撫州市,召開了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交流現場會。[詳情]
從山東省財政廳獲悉,2017年以來,山東省已經統籌財政資金400余億元,用于支持生態環境建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