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科技網站Venturebeat發布文章稱,人工智能在過去一年里有著強勁的發展,給人們帶來越來越多的益處。而未來,機器視覺將會是人工智能的下一個前沿領域。隨著該類技術的發展,明年將會出現新型人工智能驅動的設備。[詳情]
根據易觀智庫的預測,2015年至2017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速將超過60%。其中,安防和無人機等特種機器人領域尤具優勢。布局安防機器人的上市公司包括鑫龍電器、GQY視訊、巨星科技、東方網力等,而涉足無人機領域的上市公司有佳訊飛鴻、雷柏科技等。[詳情]
前段時間消息紛紛揚揚的智能眼鏡現在似乎都沉靜下來了,它們都還活著嗎?這個新型的產品類別最后會獲得成功嗎?時光倒流,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智能眼鏡——從誕生之初到現時所處。[詳情]
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歷程跌宕起伏,如今一些大牌廠商已經把人臉識別技術做到可以代替密碼使用了。[詳情]
從人工智能今年開始熱的時候,雷鋒網就一直在思考,等我們下一代考大學的時候,智商不好的孩子會不會混的很辛苦。但是不等下一代,這個苗頭就已經凸顯。[詳情]
守護神一號融合了視頻物聯網云平臺技術、增強現實技術、人臉識別算法、融合監控技術、無線通信處理技術,集遠程遙控、人臉識別、智能聲控、自動巡邏、深度學習、大數據分析等功能于一身。[詳情]
目前,工業機器人產業拐點已到,服務機器人正處爆發前夜。”中信證券總經理胡雅麗在201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分論壇上表示。據預測,2015~2017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速將超過60%。其中,安防和無人機等特種機器人領域尤具優勢。[詳情]
人工智能,在過去一年里有著強勁的發展,給人們帶來越來越多的益處。而未來,機器視覺將會是人工智能的下一個前沿領域。隨著該類技術的發展,明年將會出現新型人工智能驅動的設備。[詳情]
當軟銀在2012年入股一家法國機器人制造企業阿爾德巴蘭時,沒有誰能想到機器人會像現在這么熱。但敏感的中國企業阿里巴巴意識到了。[詳情]
從傳統SMT電子加工企業的倒閉到家電和汽車等傳統制造企業的業績大幅下滑,制造業似乎成為最早一批受經濟下行影響而進入寒冬的產業。然而不破不立,物聯網時代智能互聯產品正在超越傳統產品的功能,塑造新的價值鏈,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智能工廠應運而生。[詳情]
當機器人最開始出現的時候,機器人和人在同樣的環境里進行工作,發展機器人主要的目的是代替人。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從機器人簡單地代替人,現在發展到可以擴展人的能力,機器人除了能夠干一些人能干不想干的工作以外,還能干一些人干不了工作。[詳情]
一本名為《機器人時代》的書最近獲得了麥肯錫“最佳商業圖書”大獎。令人感到不安的是這本書的副標題,英國版為“大規模失業的威脅”、美國版為“一個失業的未來”。該書的主要觀點是,從制造業到專業服務領域中,越來越多人擔心自動化會對就業產生負面影響。[詳情]
近年,智能機器人話題可謂炙手可熱。明年工信部將啟動“智能制造”的專項行動,智能機器人將成為這場行動的切入點。來自政府層面扶持的加碼,令機器人這把火越燒越旺。 [詳情]
近年來大力發力工業機器人業務的新時達近期發布公告,擬以10億元的價格收購上海會通自動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會通科技)100%股權及上海曉奧享榮汽車工業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曉奧享榮)49%股權。此次收購完成后,將進一步健全新時達業務體系,貫通智能制造裝備領域,實現其運動控制及機器人業務從“關鍵核心部件—本體—工程應用—遠程信息化”的完整產業鏈布局。[詳情]
據牛津大學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在美國,20年內將會有47%的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取代。專家表示,智能機器人將最先代替流水線上不斷重復單一動作的工人,但是與藝術創作相關、與人交際的公關工作,或者需要人感性判斷或思考的工作,難以被取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