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微波諧振腔探測半導體量子芯片上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郭國平、曹剛等人與本源量子計算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微波超導諧振腔實現了對半導體雙量子點的激發能譜測量。[詳情]
科技快速發展的21世紀,各種新科技產品不斷涌現,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智能。我國也正在加速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其中汽車產業中自動駕駛也被列為重點項目。因此各大科技公司、各國汽車廠商、出行公司等紛紛入局。[詳情]
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國家級綠色發展戰略。當大眾視野聚焦于能源、電力、鋼鐵制造等碳密集型產業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排放低但大有可為的科技企業。[詳情]
2020年的北京車展上,何小鵬表示“飛行汽車將會有巨大的市場”,同時首次展示飛行汽車;2021年的上海車展上,小鵬汽車正式發布了第四代智能電動載人飛行器:旅航者X1。[詳情]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 月 29 日發射入軌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近日先后完成交會對接、航天員駐留、機械臂等平臺功能測試,以及空間應用項目設備在軌性能檢查,各項功能正常、運行狀態良好,已進入交會對接軌道,后續將繼續開展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交會對接的準備工作。[詳情]
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國內外科技相關機構紛紛布局,欲在其中占一席之地。[詳情]
堡盟IF08電感式測距傳感器系列新增了小型矩形不銹鋼外殼版本,其測量范圍達3mm,并可通過IO-Link接口提供多種設置功能,是一款獨特、性能出眾的電感式傳感器。[詳情]
5月9日,從地平線官方獲悉,地平線第三代車規級產品,面向L4高等級自動駕駛的大算力征程5系列芯片,比預定日程提前一次性流片成功并且順利點亮。[詳情]
一家主流手機屏制造廠商為了提高產線的柔性化程度,通過大族六軸協作機器人替代人工、伺服電機進行產品的取放料,實現一臺機器人給四臺激光切割機上下料,節約了設備成本,相較于伺服電機,機器人具備更安全、更高自由度、更簡單操作等優勢,極大地提升了產線柔性化程度。[詳情]
在PERC電池技術逼近效率上限的情況下,Topcon和HJT電池技術已成為很多企業發展的重點。不過,這兩種技術之所以還未實現商業化,除了技術問題外,還需要相關設備企業的支持。[詳情]
按照工業4.0研究院2021年計劃要求,近日,研究院召開了“中航工業”研討會,圍繞公司“數字航空”和數字化轉型的基本情況,回答了分析人士關心的關鍵問題,并結合國際領先企業進行了對標分析,提高了我院相關人員的專業水平。[詳情]
空間站是開展太空科學研究的重要平臺。一直以來,全球只有一個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的國際空間站,我國因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阻撓,無法參與并利用。[詳情]
南方五省2021能源發展新思路:產業群協同,推進新能源加速發展
新能源、碳達峰、碳中和、儲能、清潔能源、數字轉型……進入2021年,能源電力行業相關熱詞頻頻出現。[詳情]
近期,嘉興特科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全球領先小分子藥物TDM-105795的I期臨床試驗在美國西部圣地亞哥皮膚臨床研究中心TCR(Therapeutics Clinical Research)順利完成在患有雄激素性脫發癥(AGA)的健康男性受試者的首次人體給藥(FIH)。[詳情]
麻醉劑如何改變大腦節律的研究可以直接影響病人的安全,2018年,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美國拉斯克獎,將臨床醫學獎頒給了丙泊酚(又名異丙酚)的研發者——約翰·格倫(John B. Glen),而丙泊酚正是作為一種麻醉藥品,給麻醉學科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飛躍。[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