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南京更智慧、讓制造更聰明--2016世界智能制造合作發展論壇啟幕
2016年12月7日,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16世界智能制造合作發展論壇”在南京國家博覽會議中心隆重召開。大會以“讓制造更聰明”為主題,由專題報告、高層對話等環節組成,針對智能制造國際領域合作、技術交流和產業對接,搭建國際性高層次智能制造交流平臺。[詳情]
12月1日,霍尼韋爾宣布其渦輪增壓器在華銷量突破1000萬臺,并實現汽/柴油機的業務的均衡健康分布。渦輪增壓器是霍尼韋爾在中國最領先、最具優勢、最本土化,也最成功的業務之一。[詳情]
工業不需要娛樂——專訪中國智能制造權威專家、中航工業信息化首席顧問寧振波先生
2016年的中國智能制造領域,持續升溫、熱度不減,隨之而出 現的諸多媒體、眾多自我營銷或被炒作的智能制造專家、大咖也 “亂花漸欲迷人眼”。[詳情]
協同創新 智造未來——2016中德CPS與智能制造論壇隆重召開
?2016年9月26日,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電子學會、中德智能制造聯盟專家委員會,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德智能制造聯盟專家委員會秘書處、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管委會、智匯工業承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協辦的“2016年中德CPS與智能制造論壇”在北京萬壽賓館隆重召開。論壇以“協同創新智造未來”為主題,由專題報告、高峰對話等環節組成,針對中德在CPS與智能制造領域的方案及實踐展開交流。[詳情]
9月21日,行業領先的“第27屆中國國際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展覽會(MICONEX2016,原多國儀器儀表展覽會)”正式拉開帷幕,國內外知名企業代表紛紛參展,并帶來了最先進的產品展示,同時也代表著未來我國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潮流。[詳情]
中國和德國是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大國,兩國在建設生態型、智能型、開放型利益共同體方面具備廣泛的合作基礎。為深入開展中德兩國產業與技術交流合作對接工作,以構建全面務實、合作共贏橋梁為前提,搭建產業技術資源整合平臺為目的,推動區域內產業與社會的智能化演進,拉動區域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并造福民生為愿景,由中國電子學會、中德智能制造聯盟專家委員會主辦,智匯工業承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協辦的 “2016中德CPS與智能制造論壇” 擬定于2016年9月26日(周一)在北京舉辦。[詳情]
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經驗交流會暨CPS發展論壇會議在京召開
2016年9月13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電子標準院主辦的“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經驗交流會暨CPS發展論壇”會議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出席會議并講話,信軟司謝少鋒司長,電子司刁石京司長出席會議,會議由部電子標準院趙波院長主持。[詳情]
投資泰安 穩如泰山——記2016中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泰山峰會
9月3日,初秋的微風尚未帶走盛夏的熱情,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與泰安市岱岳區主辦,智匯工業、工控兄弟連協辦的的2016中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泰安峰會,在巍巍泰山腳下——泰安市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制造業專家與當地150余家制造業代表進行了會晤,召開了一場務實、接地氣、別開生面的峰會。[詳情]
本次大會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下成立的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主辦,共同就中國兩化融合進行高峰交流,總結兩化融合創新模式和實踐成果,分享制造業與互聯網跨界融合、“雙創”的典型經驗和主要做法,研討融合創新發展新路徑,并就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推進進行深度探討。[詳情]
智能制造萬里行—全球工業大數據助力軍民融合創新(西安)峰會[詳情]
物聯驅動.智馭變革——宜科智慧工廠解決方案推廣活動【無錫站】
活動中,我們將結合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為您推介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宜科生產執行系統(MES)、基于宜科云的IoT集成開發解決方案、ElcoPad移動智能終端、基于VPN的遠程數據傳輸解決方案DataBox等智慧工廠的核心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詳情]
時隔一年,云棲大會北京峰會今日再度盛裝亮相,大會以“DT NEXT”為主題,意指通過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跨越國界和技術邊界,將云計算應用推向下一個時代。[詳情]
7月13日,百度云計算戰略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包括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百度云計算事業部總經理劉煬,以及來自英特爾、諾禾致源、民生銀行、全民TV、太原鐵路局在內的百余位行業大佬共同出席,探討云計算、大數據帶來的未來空間。[詳情]
助力智能制造 引領數字化進程——2016西門子工業論壇(IFS)精彩集錦
7月12日,近2000人齊聚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共同見證西門子數字化進程。上午率先由西門子重量級人物做主題演講,現做精彩分享。[詳情]
中航總工楊海成做了《中國制造2025》的解讀,主要從三方面分享:如何深刻認識互聯網+;創新工業發展新模式;大力推動智能制造。從工業文明、工業變革解讀到美國的工業互聯,德國的工業4.0升級;從中國工業轉型升級到互聯網時代下的工業變革之路;從云計算到智慧資源、萬物互聯;從大數據到智慧技術、移動互聯;從產品智能化、制造服務化到制造個性化、分散化、資源云化、過程智能化;從我國的“智造”戰略走向、戰略目標、重點領域到高端裝備創新工程、智能制造重大工程;解讀由淺入深,有理有據,彰顯了中國智能制造最高級水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