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制藥機械行業用汗水澆灌收獲,通過共同努力,一大批新的設備,新的技術,新的工藝,新的解決方案涌現。如今2020年已經到來,制藥機械行業同樣需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以實干篤定前行,力推我國制藥機械行業的前進與發展。[詳情]
2019年,FDA的藥品評價和研究中心(CDER)批準了48個NDA和BLA申請,以及96個首仿藥;48個首次NDA和BLA申請中有37個新分子實體,21個a孤兒藥,24個藥獲優先評審。[詳情]
隨著生物醫藥技術不斷突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近年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生物醫藥產值占醫藥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2018年,我國批準上市新藥48個,其中抗癌新藥18個,比2017年增長了157%。[詳情]
近期,有投資者在提問環節中,詢問了某制藥裝備企業為什么近三年的銷售額一路上升,凈利潤一路下滑?該制藥裝備企業表示,“近幾年來,制藥裝備行業競爭激烈,行業整體利潤有所下滑,同時公司堅持走差異化競爭路線,在新產品、新技術上加大布局和投入,相應成本及費用均有所上升。”[詳情]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網站發布了《關于重新修訂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醫藥代表接待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明確,醫械代表來該院進行學術推廣活動應公開進行,在醫院指定部門備案。禁止醫械代表承擔藥品、醫療器械等銷售任務。[詳情]
受人口老齡化、國家政策推動以及居民健康意識加強,醫藥科技創新發展等的影響,我國醫藥行業將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有數據預測,到2022年,我國制藥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305億美元,而伴隨醫藥市場的快速發展,人們也將越來越關注制藥質量方面的問題。據了解,在制藥質量提升方面,監測技術與設備占據重要地位,正如業內所說,缺乏專業的測量儀器、檢測設備,醫藥產品關鍵性能的提升與創新將會受到直接影響。[詳情]
12月13日,江西省醫療保障局和江西省衛健委聯合發布《關于執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擴大區域范圍中選結果的通知》,決定自 12 月 20 日零時起,全省所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執行“4+7”全國擴圍結果,包括鄉鎮衛生院在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須于2019年12月25日前執行中選結果。[詳情]
近年來,隨著醫藥行業監管趨嚴,藥企必須從整體布局出發,保障產品質量。然而藥企通過自身或設計公司做整體布局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非常容易遇到問題。為了打破瓶頸,國內一些制藥裝備龍頭企業通過提出“整體解決方案”,大大解決了藥企的困擾。[詳情]
近年來,我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工業總產值保持著持續穩定增長,而生物制劑市場更是存在大量未滿足的需求,據估計,我國生物制劑領域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元,其中TNF-α抑制劑在中國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億元。在制劑產值的帶動下,我國制劑機械銷售量也在逐年增長。[詳情]
近年來,我國制藥裝備行業快速發展,產品種類不斷增多、規格齊全,與過去的起步階段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今年更是朝著自動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方向快速發展。那2020年,制藥裝備行業又將朝著哪些方向發力呢?[詳情]
根據近日召開的2019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上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3500億元,有9個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獲批上市……這些數據充分展現了我國生物醫藥水平正在不斷提升。業內表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崛起,對制藥設備的需求也正在不斷擴大。[詳情]
新一輪帶量采購工作座談會在近日已于上海召開,據媒體報道,采購的藥品品種從前兩輪的25個增加到了35個,與此前各部分省區所流出品種一致,而競標工作快的話有望于年內進行。目前看來,采購制度已經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和深遠的影響,并且開始初見成效。因此,從當前的政策趨勢判斷,筆者認為,這幾個大概率現象還將在2020年出現。[詳情]
生物醫藥屬于朝陽產業,享受諸多利好政策的支持,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的增長速度明顯。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已達15334億元,其中生物藥市場規模達2622 億元。隨著老齡化加劇、消費水平升級以及醫保覆蓋范圍的擴大,預計至2023年中國生物藥市場規模將增至6412億元。[詳情]
長期以來,我國藥品流通領域由于存在“小散亂差”的特征,使得“帶金銷售”模式盛行,容易造成藥品價格虛高,影響醫藥行業改革向縱深發展。為了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近年來,“兩票制”、“4+7”帶量采購等醫改政策持續推進,不斷規范藥品流通秩序、壓縮流通環節、降低虛高藥價、凈化流通環境,同時降低整體藥價,減少灰色空間。[詳情]
近日,江蘇省衛生健康委、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一則關于《兒童專用制劑調劑使用品種清單》和《調出調入醫療機構名單》的通知,明確將南京市兒童醫院、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等13家醫療機構配制的40種兒童專用制劑列入清單。[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