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屬于朝陽產業,享受諸多利好政策的支持,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的增長速度明顯。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已達15334億元,其中生物藥市場規模達2622 億元。隨著老齡化加劇、消費水平升級以及醫保覆蓋范圍的擴大,預計至2023年中國生物藥市場規模將增至6412億元。
誠然,我國生物藥市場還處于初期階段,但在可觀的市場面前,不少傳統藥企已經開始布局生物藥。波士頓咨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夏小燕表示,“現在時間窗口越來越近,布局生物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選擇。”
那么,目前,國內哪些類型的藥企正在布局生物藥呢?筆者對此進行了簡要的盤點,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傳統中醫藥企業
近年來,受醫保控費、控制藥占比等政策的推進,大批傳統中醫藥企業面臨著挑戰。在生物醫藥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來越多的傳統中醫藥企業開始瞄準生物創新藥領域。
例如,2018年9月11日,步長制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從本土化企業轉型全球化企業,充分利用公司的優勢,實現醫藥行業跨界發展,將全力打造生物制藥產業鏈,增強生物制藥研發實力。
2018年12月,國內苗藥上市企業貴州百靈與凱因醫藥進行CAR-T細胞新藥的合作,宣布進軍該領域。
除此以外,云南白藥、天士力等大型企業都在布局生物創新藥領域,并有中醫藥代表性企業如天士力等已經逐漸進入收獲期。
二、小分子藥企業
從小分子藥向生物藥轉型,已經成行業的大勢所趨。近日,綠葉制藥宣布以14.47億元收購博安生物百分之九十八的股權。后者是一家致力于抗體產品的開發且已躋身國內大分子藥品研發前列的企業。
通過此次交易,綠葉制藥不僅能夠擁有博安生物所有在研產品,更將其抗體篩選平臺、知識產權、抗體生成平臺等一系列資產都納入麾下。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收購或許是綠葉制藥戰略轉型邁出的關鍵一步。
就博安生物的生物類似藥研發管線來看,進度較快生物類似藥的是LY01008和LY06006(均處于3期臨床階段),預計分別于2021、2022年上市。還有兩款處于臨床1期階段的產品LY01011和LY09004預計在2023年上市。也就是說,從2021年開始,這4個產品有望給綠葉制藥帶來回報。就筆者所知,這4個產品的原研藥年銷售額大約在20億-70億不等,基本為大品種。另外,博安生物產品線中還包括PD-1納武利尤單抗、IL-17A司庫奇尤單抗、GLP-1受體激動劑度拉糖肽(Trulicity)等產品,市場空間可期。
另外,目前博安生物擁有十多種候選生物創新型產品,包括4-BB抗體、PD-L1/TGF-β雙功能蛋白抗體、CGRP抗體、β-NGF抗體等較新的靶點。
除了綠葉制藥,恒瑞、正大天晴等大型藥企早已布局生物藥領域,并獲得相關進展,成為創新升級的成功案例。
結語
總的來看,生物藥市場前景可觀,不過業內也提醒,由于生物藥的研發投入和風險比較高,企業能否轉型成功,未來還會因為政策、市場競爭格局等原因存在很大變數。相對而言,大型企業在商業化經驗和人才資源方面或具備較大優勢。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