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for Life Science研討會”吸引兩百余生命科學與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優秀專家學者圍繞“AI for Life Science”的前沿議題展開深度研討[詳情]
2月7日,羅氏制藥中國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可伐利單抗(商品名:派圣凱?)用于未接受過補體抑制劑治療的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成人和青少年(≥12歲)患者。[詳情]
科學家一直嘗試將仿生手長期集成到佩戴者的神經和骨骼系統中,據11日發表在《科學·機器人》雜志上的論文,這一實踐首次取得成功。[詳情]
在一項針對小鼠的新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哈佛大學和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因療法,該療法在小鼠身上得到證明,可刺激脊髓損傷后的神經再生,并能引導特定神經元重新連接到目標區域,從而恢復活動能力。[詳情]
愛爾蘭戈爾韋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創建了一種智能植入式裝置,可在給藥的同時感知藥物何時開始被排斥,并能借助人工智能(AI)改變形狀以調整釋放的藥物劑量,同時還可減小疤痕組織的影響,該技術可為患者提供智能、持久、量身定制的治療。[詳情]
美國人工智能(AI)公司OpenAI宣布正式發布為ChatGPT提供支持的更強大的下一代技術GPT-4。[詳情]
制藥界的“ChatGPT”,首個由生成式人工智能設計的新冠口服藥獲批進入臨床
2月22日,人工智能制藥公司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宣布其新冠小分子藥物ISM3312正式獲批進入臨床。[詳情]
【新品發布】醫學檢測復合機器人正式發布,助力醫學檢測安全高效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民群眾醫療保健事業水平的提高,醫療體制也隨之不斷變革,逐步對醫學檢測提出新的要求。[詳情]
干細胞醫療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干細胞醫療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源協和(600645)、冠昊生物(300328)、漢氏聯合(834909)、順昊生物(833686)、天晴股份(832035)、ST生物(000504)等。[詳情]
全球首創:佰仁醫療發布BalMonoc流出道單瓣補片,填補小兒生物瓣治療空白
?2021年7月17日,佰仁醫療“巔峰論道-右室流出道重建高峰論壇”暨“佰諾科(BalMonoc)流出道單瓣補片上市”在山西大同圓滿舉行。[詳情]
近年來,各個行業都開始大力推進智能化發展。而在制藥行業,也有不少企業開始加碼布局智能化生產。如齊魯制藥,就正在加速打造高端智能加工制造中心項目。[詳情]
在新藥研發領域,如何加速藥物研發進程,降低研發費用正成為各大制藥公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與傳統制藥方式相比,AI制藥可以在海量的數據中篩選新的治療靶點和新藥物,有望減少藥物發現所需的時間和巨大的成本。[詳情]
賽多利斯與五加和基因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共建基因治療病毒載體生產平臺
雙方將展開深度合作,整合技術優勢,共同開發并優化高效、具有成本優勢且符合GMP要求的基因治療病毒載體生產平臺,為客戶降本增效。雙方將攜手推出面向基因治療從業者的工藝技術培訓,旨在為高速發展的本土基因治療行業輸出更多人才,完善行業生態。這項合作致力于賦能本土基因治療賽道,加速中國基因治療商業化,早日惠及更多患者,讓基因藥“治得好,用得起”。[詳情]
近期,嘉興特科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全球領先小分子藥物TDM-105795的I期臨床試驗在美國西部圣地亞哥皮膚臨床研究中心TCR(Therapeutics Clinical Research)順利完成在患有雄激素性脫發癥(AGA)的健康男性受試者的首次人體給藥(FIH)。[詳情]
麻醉劑如何改變大腦節律的研究可以直接影響病人的安全,2018年,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美國拉斯克獎,將臨床醫學獎頒給了丙泊酚(又名異丙酚)的研發者——約翰·格倫(John B. Glen),而丙泊酚正是作為一種麻醉藥品,給麻醉學科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飛躍。[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