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瑞聯新材發布公告,擬在電子化學品板塊開展新業務,對鋰電池電解液的成膜添加劑碳酸亞乙烯酯(V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進行產能布局,投資建設蒲城海泰新能源材料自動化生產項目,該項目由全資子公司陜西蒲城海泰新材料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實施,預計總投資金額不超過1億元。[詳情]
11月6日,榆林化學公司智能工廠經營管理和生產管控系統完成功能開發,開始試運行。 [詳情]
11月11日,保利協鑫發布公告宣布,子公司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江蘇中能”)的FBR顆粒硅新增2萬噸產能已于2021年10月底完成基建,經過嚴密的設備測試及相關系統調試,于2021年11月10日正式投產。[詳情]
近日,硅寶科技(300019)公告,公司將在四川彭山經濟開發區設立全資子公司硅寶科技(眉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設1萬噸/年鋰電池用硅碳負極材料、4萬噸/年專用粘合劑生產基地、鋰電材料研發中心。項目計劃總投資5.6億元,第一期在30個月內完成建設投產。[詳情]
日前,我國碳達峰行動方案發布,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性和支柱性產業,化工產業在“雙碳”背景下如何轉型升級備受關注。[詳情]
翔豐華負極材料產能預計年底前達4萬噸 硅碳負極材料處于中試階段
11月3日,翔豐華在與投資者互動交流時表示,公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3.08億元,同比增長155.44%,凈利潤為1379.62萬元,同比增長15.47%;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6.9億元,同比增長108.21%,凈利潤為5649.48萬元,同比增長42.34%。[詳情]
電解液溶劑龍頭石大勝華要加碼主業,不過擴產的地方不是大本營山東,而是移師湖北。[詳情]
10月13日-14日,陜西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組織召開填平補齊工程安全設施竣工驗收審查會,并順利通過安全設施竣工驗收。公司副總經理張澤龍、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及總包、監理和安全評價單位有關人員參會。[詳情]
10月15日,張掖市晉昌源煤業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加氫項目投產,標志著高臺縣工業發展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對于進一步帶動煤炭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促進周邊煤礦資源循環利用,形成上溯原煤下至汽柴油衍生品的產業鏈條具有重要意義,必將為該縣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詳情]
近日,大型獨立石油交易商維多預計,由于天然氣主導的能源危機推動了對其它燃料的需求,今年冬季,全球原油需求將增加50萬桶/天。[詳情]
據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硝酸銨具有遇火、高溫、猛烈撞擊發生爆炸的危險特性。為加強我國硝酸銨生產、儲存、銷售、購買、運輸等環節安全風險管控,近日,應急管理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硝酸銨安全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部署強化硝酸銨安全管理工作。[詳情]
近日,ABB與史陶比爾(St?ubli Electrical Connectors)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旨在發揮雙方的技術優勢,聯合向市場推出新的解決方案來減少與采礦業重型機械相關的溫室氣體(GHG)排放。[詳情]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煤炭曾是最早得到有效利用的化石能源。從最初的燃煤取熱,到蒸汽機的發明,人們成功進入了工業時代。如今,石油、天然氣,乃至更為清潔的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推動著世界飛速運轉。[詳情]
近幾年,天然純堿、合成純堿工業的發展日益受到廣泛關注。從產業鏈分析,作為新能源時代重要產品鋰離子電池的重要正極材料,碳酸鋰需求迅速增加,純堿在碳酸鋰的制程中必不可少。[詳情]
長期以來,煤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都是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壓艙石”,支撐能源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穩定器”。[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