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作為21世紀發現的物理、化學性能最為優異的材料,在能量存儲、半導體制備、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應用被寄于厚望。目前的研究熱點是石墨烯在能量存儲和轉換領域的應用,如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等。[詳情]
鋰離子電池具有無記憶效應、自放電小、電壓高、循環壽命長、環境友好等優點,是目前消費類電子產品的主要電源,正逐步向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大規模儲能領域擴展。現有的商業化鋰離子電池大多采用石墨作為負極材料,但其理論電化學儲鋰容量僅為372 mAh /g,遠不能滿足鋰離子電池進一步提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因此,發展新型高容量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迫在眉睫。[詳情]
據外媒報道,美國弗里多尼亞集團(The Freedonia Group)發布了一份最新的全球電池報告。據該公司預計,到2022年,全球電池市場的市值將逾540億美元,這主要歸因于電動車及混動車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持續增高及其高昂的售價,這對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上市的諸多電池用金屬出口商而言,無疑是利好消息,該類公司主要經驗鋰、鈷、鎳及石墨等電池材料業務。[詳情]
鋰離子電池(LIBs)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儲能技術之一。隨著電池能量密度的增加,如果能量意外釋放,電池安全性將變得更加重要。與LIB發生火災和爆炸有關的事故經常發生在世界各地。有些已經對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并導致制造商召回大量產品。這些事件提醒人們,安全性是電池應用的先決條件,也是未來高能電池系統的核心考核指標。[詳情]
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的目標是建立一種高能量密度,長循環穩定性,高倍率并安全運行的電池體系。這些目標可以通過探索新的電池材料或優化現有的電池組件來實現。為了促進電子和離子的遷移,研究者們引入了納米級電極顆粒的概念,使活性顆粒能被電解液充分浸潤。[詳情]
談到硅負極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高容量,其次就是循環性能差,硅負極循環性能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在嵌鋰過程中巨大的體積膨脹,這不僅僅會導致硅材料顆粒本身的破碎和負極結構的破壞,導致活性物質的損失,更為嚴重的是硅材料的體積膨脹還會破壞表面脆弱的SEI膜,導致新鮮的負極表面裸露在電解液中,引起電解液的持續分解,消耗鋰離子電池內有限的Li,這兩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硅負極鋰離子電池在循環過程中可逆容量急劇衰降。[詳情]
正負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脫出或嵌入鋰離子,鋰濃度分布直接與材料的荷電狀態相關,與電極材料的體積膨脹或收縮時的應力和應變密切相關。在鋰離子電池極片中,如果知道了鋰分布就能獲取很多電極反應信息,了解充放電過程,解釋電池失效機理。[詳情]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王朝陽教授團隊在鋰離子電池快速充電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通過一種新型的電池結構和充電策略,實現了動力電池在任何溫度下的快速充電。即使在零下50度的極端環境中,該技術依然能夠實現15分鐘快充,并具有超過4500次的超長循環壽命。[詳情]
國網經研院制定“智能電網2030”發展戰略 助力一流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區規劃
近年來,世界各國為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日益重視發展清潔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世界能源發展呈現出清潔化、低碳化、高效化的趨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描繪了我國能源事業的發展藍圖,以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為標志,以再電氣化為根本路徑的新一輪能源革命,正在深入發展。[詳情]
工信部正式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
7月3日,工信部正式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管理規定指出,按照相關要求建立“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對動力蓄電池生產、銷售、使用、報廢、回收、利用等全過程進行信息采集,對各環節主體履行回收利用責任情況實施監測。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詳情]
對于“我國能源需求總體已達峰”的問題,劉強表示,《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14》顯示,工業一直是我國能源消費主體,占能源消費總量的約70%、電力消費的72%。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托于房地產的快速發展。與房地產關系密切的工業,即鋼鐵、有色、非金屬(玻璃、水泥)能源消費占總能耗的30%,加上間接消費則占到40%。[詳情]
6月20日,魯能集團杭錦旗100兆瓦風電清潔供熱項目首臺風機順利吊裝。標志著該項目全面進入風機機組吊裝階段。[詳情]
6月29日,記者從國家電網公司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公司整體運行情況良好,1至5月,電網投資1277.9億元,實現售電量16776.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4%,增速較2017年同期上升4.7個百分點。會上北京電力交易中心發布了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成效。[詳情]
今年以來,張家口市扎實推進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四梁八柱”25項重點任務建設,加快構建綠色能源體系,不僅新技術、新項目、新模式層出不窮,而且風電、光伏、光熱和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截至目前,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1203萬千瓦,并網1098.2萬千瓦,再生能源裝機量占全部電力裝機的71%,居全國前列,成為張家口的“城市新名片”。[詳情]
廣西發改委批復同意武宣平鼓山風電場變更核準容量為87MW。此容量為武宣平鼓山風電場的終期裝機容量,后續不再擴建。[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