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近期制備出一種復合納米材料,可高效抓取并去除土壤中的有毒污染物多環芳烴,在修復有機物污染土壤方面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化學工程》日前發表了該成果。[詳情]
近期,記者從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中心了解到,該中心利用自主研發的深孔分布式光纖溫度監測系統在共和某地熱(干熱巖)深孔成功開展了溫度測試工作。[詳情]
華為在ICT(信息、通信和技術,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領域具有深厚經驗,并專注于智慧城市特別是智慧水務行業的解決方案。[詳情]
眾所周知,陶瓷因其強度高的優勢,被廣泛應用于多個制造業領域。然而,這種材料最大的缺點就是脆性。[詳情]
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專家在六價鉻污染治理的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能夠在水體和土壤中實現重金屬的磁回收,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詳情]
德國普朗克研究所的凈水神器:球形機器人身披“納米銀甲”殺菌如麻
水資源短缺一直是一個限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致命難題。但大家也許有所不知的是,造成短缺的原因并非是水資源本身的匱乏,而是嚴重的水污染導致可利用的水資源變得彌足珍貴。[詳情]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專家在六價鉻污染治理的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能夠在水體和土壤中實現重金屬的磁回收,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詳情]
本文研究應用硫酸鈉為軟化藥劑的脫硫廢水軟化預處理工藝,使運行成本大幅下降,通過MVR兩級蒸發濃縮結晶工藝,系統只產出工業級氯化鈉結晶鹽,無混合鹽產出,既實現了產物的資源化,又免除了混合結晶鹽的處置費用,很好的解決了該類項目面臨的問題。[詳情]
《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行動計劃(2017-2019年)》正式印發
為了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進實施《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行動計劃(2017-2019年)》,以充分發揮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的規范和引領作用,促進工業企業能效提升和綠色發展。[詳情]
電子束輻照處理印染和造紙工業廢水是一項高新環保技術,對標美國EPA(美國環境保護署)電子束輻照生物固體的標準,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建設工作尚屬空白。[詳情]
污水處理廠也可以流水線式的批量生產,搭積木一樣快速組裝使用?光谷的一家企業讓這即將成為現實。3月30日,武漢芳笛環保公司在漢介紹了企業簡單高效的“去污之路”。 [詳情]
2016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三項機械行業標準,分別為JB/T 12962.1-2016《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 第1部分:通用技術》、JB/T 12962.2-2016《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 第2部分:元素分析儀》和JB/T 12962.3-2016《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 第3部分:鍍層厚度分析儀》(以下簡稱“三項標準”)。[詳情]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光譜質譜研究室副研究員沈成銀等在有機物在線質譜檢測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發展的雙極性質子轉移反應質譜(DP-PTR-MS)新技術,通過正負離子協同檢測,可提高有機物的鑒別能力。[詳情]
德國不萊梅大學的研究小組找到了一種解決地下水污染的新方法,利用多金屬氧酸鹽(POM)可有效降低地下水中過量的硝酸鹽。[詳情]
加油站在油品接卸、儲存、銷售等各環節不可避免的存在油氣蒸發、泄漏等情況。蒸發和泄漏的油氣是烴類VOCs與空氣的混合物,是形成化學污染和臭氧生成的前體物質,不僅污染大氣環境,而且造成資源浪費,并且存在安全隱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