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德勝街道新風街一號院最近火了。為方便居民分類投放垃圾,由德勝街道出資,將該小區作為德勝街道首個試點,選取16個點位投放了29組“人臉識別”智能垃圾桶。完成注冊的小區居民在投放垃圾時,垃圾桶自動“刷臉”識別身份,打開桶蓋,并為垃圾稱重積分。[詳情]
環境保護是當今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人們在衣食住行的很多方面都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中食品包裝廢棄物占了很大的比重。為了支持環境保護,食品行業內也掀起了一股“綠色革命”,不少食品行業的大佬紛紛加入到環保的隊伍中來,順應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需求。[詳情]
2019年7月8日,生態環境部公布大氣污染防治年中“成績單”。 在前6個月里,全國平均優良天數比例超過8成,逾140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其中細化至具體指數,PM2.5、PM10、O3、SO2、NO2、CO濃度分別為40微克/立方米、69微克/立方米、143微克/立方米、12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1.5毫克/立方米。除了O3、NO2濃度持平,CO濃度同比上升外,其余均有所下降,尤其是SO2濃度同比下降超過13.88%。 [詳情]
從上海要強制實施垃圾分類開始,全民都在討論有關垃圾分類的方方面面,而垃圾分類這項籌備已久的措施,絕不只是由一個桶變成四個桶那么簡單。步上海后塵,北京、廣州、成都等城市不久也將推動垃圾分類正式立法。[詳情]
據外媒報道,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梅隆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半液態鋰金屬陽極,可為電池設計提供一種新范式。[詳情]
海洋漁業、船舶修造是海島城市浙江省舟山市的支柱產業。如何在海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記者近日在舟山的兩家企業看到,它們在發展與保護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詳情]
面對AI技術的發展,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秘書長滕建禮說,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行動中,環境監管正向精細化、主動預防、科學決策轉變。而人工智能系統能夠精準推演污染發生的原因,讓監管不再“跑斷腿”。[詳情]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Technavio日前發布研究報告稱,2019-2023年全球太陽能電纜系統市場規模將增長19.4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接近13%。[詳情]
智能垃圾桶“C位出道” 新型超聲波傳感器如何改善垃圾管理過程?
現在的消費體制是快速消費、沖動購物,帶來的后果是垃圾成山,普遍的人們對環保的意識并不強烈,因此環保是我們生存的一大重要話題。今天工采網小編和大家一起細說最近熱門又迷惑的垃圾分類 “你是什么垃圾?”[詳情]
繼上海邁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后,北京也在加快垃圾分類的各項環節建設。《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已經列入2018-2020年立法規劃。新修訂的條例對單位及個人均明確垃圾分類的責任。[詳情]
據悉,印度商務部預計將于本周對所謂的中國、越南和韓國鋼鐵產品在該國傾銷造成的損失得出一個初步結論,印度某太陽能行業游說集團已呼吁將光伏項目產品被排除在任何擬議的貿易措施之外。[詳情]
六部門聯合召開"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部署視頻會議
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中國科學院和中國海警局聯合召開“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部署視頻會議。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國家林草局副局長李春良出席并講話。[詳情]
近來最熱門的話題,無疑就屬中美經貿摩擦事件了。近日,中美貿易糾紛談判終于迎來了重大進展。[詳情]
說起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近幾年來,崇明推進“生態+”戰略,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引領示范作用的世界級生態島。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備受關注的上海市“最嚴垃圾分類”,其實早就于2011年開始在崇明社區推行,如今并已探索出一個符合地區實際、群眾普遍接受、可持續發展的生活垃圾分類“崇明模式”。而就在上周末,崇明又給上海樹立了一個新的榜樣。[詳情]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 史上首次實現場館100%清潔能源供電
6月23日是國際奧林匹克日,北京冬奧組委正式發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低碳管理工作方案》,將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制度創新,推動低碳技術應用示范,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努力使北京冬奧會成為中國展現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重要平臺和窗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