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商飛工作計劃,國產大飛機C919將于5月5日在浦東機場首飛。如天氣條件不允許,則將順延。業內普遍認為,C919正式首飛后,將快速進入后續的測試、生產和交付階段,這會成為我國航空產業邁入升級期的開端。[詳情]
4月20日,國產大型客機C919停放在中國商飛公司試飛中心祝橋基地機庫外。[詳情]
近日,航空航天巨頭波音公司獲得用于允許飛行器部件按需3D打印的新系統專利批準。該公司及其客戶可以使用該系統訂購更換飛機零件,這可以使用更快速、更低成本地3D打印技術進行制造。新系統涉及將部件的設計存儲在虛擬庫中,方便提供給客戶。[詳情]
國防科工局近日向媒體公布了“十三五”時期中國核工業的未來發展藍圖,其中透露中國將加快在空間核動力技術領域的研發和應用,這意味著,中國將把核動力技術應用在航天器上,核動力衛星、核動力宇宙飛船乃至于深空探測裝置,很可能變為現實。[詳情]
公開信息顯示,天津基地占地面積約3000畝,由火箭研制生產區、航天技術應用區和輔助配套區三部分組成。在該基地總裝、測試的“長征五號”、“長征七號”兩型主力火箭,將直接運用于探月三期工程、載人空間站工程和火星探測工程等中國重大科技工程。[詳情]
就在幾周之前,阿聯酋第二大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西門子公司和Strata(阿聯酋一家先進復合材料飛機結構構件制造公司)達成合作關系,計劃開發亞洲、中東以及阿聯酋地區第一個3D打印的飛機零部件。[詳情]
在已經過去的2016年,中國航天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七號成功首飛,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式投入使用,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我國全年宇航發射次數超過了俄羅斯的17次,以22次的成績與美國并列世界第一。[詳情]
F135渦輪扇發動機由美國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研制的新型發動機,最大推力超過18噸(4萬F135渦輪扇發動機磅)。 F-135發動機是在F-119(F-22戰斗機使用)的基礎上發展研制而成。[詳情]
1月6日,空中客車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張海歐教授就其研發的大型金屬3D鍛銑鑄技術舉行技術合作簽約儀式,雙方正式在航空工業制造領域展開合作。[詳情]
來自先進制造聯盟的新研究將生產更便宜的、豐富的3D打印材料:鈦,該項目旨在提供一個更有效和更具成本效益的鈦制造工藝。[詳情]
據國外媒體報道,世界上第一架太陽能飛機可在沒有燃料的情況下翱翔于天空,甚至可在太陽落山后照樣飛行。“陽光動力HB-SIA”飛機設計獨特,可在白天吸收足夠能量,晚上繼續飛行。 [詳情]
2018年3月30日,泰雷茲宣布正式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達成了《太空行動協議》,為NASA的無人機系統交通管理活動提供支持。在聯邦、州和當地政府官員以及經濟發展組織的不斷支持下,泰雷茲將通過此次協議為紐約州創造工作機會。 [詳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仰望夜空,一輪明月以無窮的魅力引人暢想。今天,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即將讓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變成現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我國的探月工程。 [詳情]
在現今的所有炸彈中,絕大多數都是自帶動力裝置,通過一段時間的飛行,接近并攻擊目標。人們設想,能否有不用動力裝置的炸彈,也能完成相應的任務呢?滑翔炸彈就是這種想法下的產物,也是未來戰爭中的一種有力的新型武器。 [詳情]
由于控制技術的不斷提高,智能控制理論的不斷完善,在戰機中出現了一類不用駕駛員的駕駛就能夠執行任務的戰機,這就是無人駕駛戰機。無人戰機以其在執行某方面任務時的優越性能,在現在的高技術戰爭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