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制造2025、兩化融合戰略規劃的不斷推進與深入,工業4.0、工業互聯網、第四次工業革命等相關概念以及產品、服務的誕生和投資行為也是日漸高漲。在這股工業革命熱潮中,工業互聯網逐漸成為各方追逐的焦點,并因此引發了各種不同“工業互聯網平臺”看法。作為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早期踐行者,寄云科技對工業互聯網有著獨到的見解。
工業互聯網1%的爆炸效應
工業互聯網是GE提出、最終由美國IIC工業互聯網聯盟確立并被美國先進制造國策采納的理念,換句話說工業互聯網是美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互聯網技術在工業領域應用1%的提升將創造萬億級的市場”已經成為各方競相引用的工業互聯網1%的爆炸效應。
工業互聯網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就是為了構建工業互聯網系統。據IIC技術報告顯示工業互聯網系統(IIS)需要具備3個基本的端到端的特性:物理安全(safety)、信息安全(security)、系統自愈(resilience),這些也是鑒別工業互聯網技術的主要依據。并將其定義如下:工業互聯網將把工業控制系統在線連接,構成多個巨大的、端到端的、與人連接的系統、并且完全地與企業系統、商業過程以及分析方案集成。這些端到端的系統稱為工業互聯網系統,英文縮寫為IIS。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構建工業互聯網系統的“加速器”,或者稱之為工業應用的“操作系統”。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模塊化、共享各個開發組件以便工業企業能夠快速構建自己的工業互聯網系統及應用。由此可見,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業互聯網最終落地的關鍵基礎。
從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可以看出,工業互聯網不是工業+互聯網(部分工業應用互聯網化),也不是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到部分工業流程),更不是PaaS平臺的一個應用分支(將PaaS作為部分工業應用的云端),或工業交易、眾包制造等平臺。與工業互聯網相比,這些雖然都跟工業有點關系,但都只能說做到了工業互聯網的一小部分流程。
寄云科技詮釋“真”工業互聯網平臺
正如IIC所定義工業互聯網系統的那樣,工業互聯網平臺最低限也要能夠提供覆蓋設備、工業控制系統、工業信息系統的端到端完整工業互聯網系統的構建能力。此外,作為系統級平臺,他還應該具有良好的擴展性、開放性,能夠打造服務商、工業企業、工業應用開發者等共生、共享、共贏的多方生態環境。
作為擁有豐富大型500強工業企業案例支撐的典范,寄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了從工業傳感器的數據采集、遠程監控和告警、海量設備數據的存取,以及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設備運營保障和預測性維護,并提供強大的應用和分析開發平臺,方便企業快速構建工業應用和進行工業數據分析,致力于幫助工業企業構建端到端的工業互聯網系統。
工業設備時刻都在產生著數據,而對這些數據的采集和設備的監控,一直都由于工業協議復雜、存取難度大以及監控告警不及時等困難而無法為設備運營提供有效的幫助。同時,傳統的數據庫、存儲系統已經不能滿足如此龐大、復雜而又不斷增長的大數據的接入、存儲和分析。這些難點也是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亟待解決的問題。
寄云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僅為客戶提供支持多種工業協議數據采集的工業網關,還提供工業物聯網云平臺實現對海量設備的統一管理,支持設備的實時監控和告警,有助于運營人員掌握設備的健康狀態,及時作出故障的預判和備品備件的管理。
而作為寄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寄云工業大數據分析平臺不僅可以提供工業設備基于傳感器數據的遠程監控和預測性維修來降低運營成本,還可以幫助企業對其海量的、異構的生產經營數據通過精細而智能的分析來提高效率。
寄云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多種形態的軟硬件一體化的工業網關,將工業設備和系統數據的采集方法進行封裝。同時,在優化各種語言開發、運行、測試環境以及擴充安全、數據庫、緩存、消息、日志、DevOps等服務的基礎上,不斷增加Hadoop、Spark等大數據基礎組件,以及可視化、大數據算法模型等,最終實現讓工業應用開發者不再關注工業設備接口、協議等,掃清工業應用開發障礙,加快工業應用開發進度,降低工業企業開發人員招聘門檻,幫助各種工業企業快速、低成本、高效的構建工業互聯網系統,實現數字化的轉型。
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寄云科技自2013年成立之初,便始終站在技術發展最前沿,堅持自主創新,開發了工業物聯網、工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平臺,創造性的將工業設備、邊緣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為工業企業提供從傳感器數據采集、實時數據存儲和轉換、設備遠程監控和告警,到工業大數據的深度處理和分析等多維度的服務,為客戶提供包括故障診斷、故障分析和預測、可靠性分析、產線優化乃至產能提升等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寄云科技已為多個世界500強客戶提供了專業的服務,涵蓋軌道交通、電力和新能源、航空航天以及健康醫療等各個行業,與多家知名的國際、國內廠商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并憑借優異的技術和解決方案能力斬獲數十項獎項,深得業界贊譽。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