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動車而言,比電池電量更為重要的其實是充電配套設施。雖然國家和企業層面正在不遺余力地建設充電設備,汽車企業也努力想把充電時間進行縮短,但充電樁作為社會資源,一直存在著諸多問題。
截止到2016年10月,我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總量為107098個,其中,公共充電樁的數量為99334個,專用充電樁的數量為7764個。而公共樁建設量達到過萬的區域有4個,分別為廣東省的18542個, 北京市的15287個,江蘇省的12196個,上海市的11690個。
公共充電樁、專用充電樁和自用充電樁是一種對充電樁的用途的區分,公共充電樁是由政府等公共服務性質的機構置辦的,服務對象為所有電動汽車車主,如公共停車場。而專用充電樁多為企業建設,服務對象為客戶和內部人員,如商場停車場。而自用充電樁多為私人專用,安裝于私人領域,并不對外開放。
按充電類型進行分類,主要分為交流充電樁和直流充電樁。交流充電樁一般是小電流,充滿電大概需要8~12小時,而直流充電樁一般電流較大,短時間內充電量大,充滿電大概需要2~6小時。
此外,目前市場上的充電樁以一樁一充式為主,而在公交停車場等大型停車場中,多用于多充式充電樁,同步支持多臺電動車充電,不但提高充電效率,也節省了人工成本。
充電樁的運營模式大致可分為4種模式,分別為政府主導模式、企業主導模式、混合模式和眾籌模式。每種運營模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在現有的運營模式中以混合模式為居多。
由于運營商不同,各個充電樁使用的充電卡均不相同。目前,北京市內常見的公共充電樁運營商有國家電網充電站、特斯拉超級充電站、星星充電、特來電等。這些運營商所用的都是各自的充電卡,或者各自的App來支付電費,不但不能通用,收費標準也不盡相同。
大部分的公共充電樁會安裝在收費停車場,城市中心的停車費一般在5~10元/小時,較偏遠地區的停車場也會收取2元/小時的停車費。雖然充電價格比汽油價格有明顯的優勢,但時間成本也是無形的資產。
在政府的大力推廣和建設下,電動車充電樁的數量和普及情況有所改善,但充電難的問題始終困擾著電動車車主,充電樁的使用問題也會變成購買電動汽車的絆腳石。
1.充電樁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在市區。
2.公共充電樁損壞率較高,無法確保正常使用。
3.充電樁車位缺乏管理,燃油車占用充電樁車位。
4.充電價格與支付方式不統一。
5.社會配套不均衡,充電環境惡劣。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