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信息產業勃發 推動“智造強省”建設
“互聯網+”在醫療領域的運用,是烏鎮打造“互聯網小鎮”的又一個案例。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會址,烏鎮這個千年古鎮,正化身為智慧小鎮、創業小鎮,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互聯網崛起的窗口。而以烏鎮等互聯網小鎮為代表的浙江信息產業,近年來更是駛入發展快車道。2014年,浙江信息化發展指數達到97.98,兩化融合指數達86.26,均位居全國前三位。
信息產業主導經濟升級
如何讓互聯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基因?浙江省委、省政府在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上精準發力,持續推進。
浙江省省長李強指出,大力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既能規避浙江人多地少、自然資源匱乏的情況,又能放大浙江在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產業方面的發展優勢,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2014年初,浙江正式把信息經濟產業列為大力發展的七大萬億級產業之首。同年7月,《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指導意見》出臺,浙江成為全國首個把信息經濟作為戰略行動的省份,以信息經濟作為主導,打造浙江經濟“升級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浙江把發展信息經濟作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軟件、信息產品制造等產業。今年2月,《浙江省信息經濟發展規劃(2014-2020年)》印發,提出到2020年信息經濟核心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3萬億元,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普及率達90%以上,全省實現網絡銷售額突破2萬億元。
在資金扶持方面,浙江每年安排3億多元用于發展信息經濟,并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補助資金約2.4億元,扶持電子信息及物聯網、云計算等產業發展。
浙江各地也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諸多發展信息產業的戰略規劃。杭州市把發展信息經濟、推進智慧應用立為全市“一號工程”,溫州市將“信息化”作為全市發展戰略之首,紹興市提出打造信息經濟等八大千億級中高端產業集群,全省各地信息經濟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日益明確。
啟動“雙創”新動能
依托信息經濟發展的“高地”效應,浙江互聯網創業成為全國“雙創”發展的領跑者。2014年,浙江省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總數占全國的6%,居全國第4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完善眾創“空間體系”方面,浙江更是不遺余力。今年初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功獲批。目前,浙江創建了8個國家級高新區和25個省級高新區,推進青山湖科技城、未來科技城等5個科技城發展,加快布局建設夢想小鎮、云棲小鎮、基金小鎮等100個特色小鎮,累計認定科技企業孵化器160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分別為44家和6家,居全國第二。
在浙江這片“雙創”沃土上,一大批優秀創業企業和人才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杭州的夢想小鎮,啟用僅半年就入駐380多個創業項目、吸引4100名創業人才。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召開,更是吸引了全球一大批互聯網創業人才來到浙江,為這塊創業創新的熱土注入新動力。
良好的互聯網環境和創業創新激情,也吸引了互聯網巨頭的爭相入駐。亞馬遜、騰訊、百度、京東等紛紛入駐浙江,并加大在浙江的投資。2014年全省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達4964家,較上年增加188家,新認定軟件企業317家,累計達2477家。
加快“兩化”融合步伐
浙江將互聯網優勢和生產制造優勢緊密結合,推動“制造大省”向“智造強省”轉變。
2013年10月,工信部批準浙江為全國首個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示范區,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全省啟動18個“兩化”深度融合示范區、800多項示范試點項目,實施了“百千萬”智能化新產品開發計劃,建設產業技術創新綜合試點等工作。
借助示范區的快速發展,浙江企業正從“低小散”走向“兩化”融合,各地工廠紛紛上演“機器換人”。目前,浙江工業機器人的使用量和機器人銷售總量均居全國第一位。2015年1月至10月,浙江省以“機器換人”為重點的技術改造投資達5255億元,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的75.1%,規模以上工業的人均勞動生產率提高了7.9%。
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正在顛覆傳統業態。目前,浙江擁有淘寶、天貓、生意寶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電子商務平臺,全省65%的中小企業開展了電子商務業務。今年1月至10月,浙江實現網絡零售額5569.16億元,同比增長47.3%。全省列入2015年全國電子商務百強縣和淘寶村的數量分別達41個和62個,居全國第一。
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讓浙江的經濟結構發生“美麗的轉變”。今年1月至9月,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2288億元,占GDP比重7.7%。2014年全省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905.3億元,同比增長21.1%,比全省經濟增速高出13.5個百分點。(來源:經濟日報)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