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吉利集團”)與馬來西亞DRB-HICOM集團(以下簡稱“DRB”)簽署具有約束力的關鍵條款協議。根據該協議,吉利集團將收購DRB旗下寶騰汽車(PROTONHolding)49.9%的股份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LotusGroup)51%的股份,吉利集團將成為寶騰汽車的獨家外資戰略合作伙伴。
從2006年開始,董事長李書福帶領吉利控股開始持續十年之久的跨國汽車資源的并購長跑。2006年,吉利集團收購了英國錳銅控股19.97%股份,并與英國錳銅簽訂了合資生產出租車的協議,開啟了全球汽車資源并購合作的重要一步。隨后,吉利集團相繼收購了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器公司、沃爾沃汽車。2016年下半年,吉利集團與DRB又展開了對接。
匯豐銀行助力
實現跨國并購,并非易事!
《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獲悉,此次并購馬來西亞寶騰汽車和路斯特過程中,匯豐銀行擔任了并購顧問。在企業并購中擔任財務顧問,是金融機構的重要業務單元。并購交易中,顧問交易規模是一個金融機構“江湖地位”的核心指標,擔任并購顧問的金融機構也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在并購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并瞄準后續的融資等業務。
為何會選擇匯豐銀行擔任此次收購的并購顧問呢?記者了解到,香港起家的匯豐銀行對于亞洲地區的投行業務極為重視,近年來在著力拓展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公司的并購業務。此次,吉利控股收購的DRB與匯豐銀行也素有淵源。早在1884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已經在馬來西亞設立分行;1994年,馬來西亞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在當地注冊成立。曾經系英殖民地的馬來西亞,在政治經濟上與英國保持著緊密聯系。熟悉當地事務的人士對記者表示,通過匯豐銀行擔任顧問,可以更好地協調馬來西亞當地復雜的關系,從而為吉利控股完成并購掃清障礙。此外,收購標的中十分重要的豪華跑車品牌路斯特,亦是英國血統。顯然,由匯豐銀行擔任并購顧問,亦是李書福極為慎重的選擇。
其實,選擇外資銀行在吉利收購中扮演顧問角色,李書福已經“玩”得極為嫻熟。吉利集團收購沃爾沃過程中,神秘的羅斯柴爾德金融集團就扮演了重要角色。早在2002年,李書福就萌生過要收購沃爾沃的想法,彼時擁有沃爾沃汽車的福特汽車尚如日中天。根據吉利高層回憶錄,以及羅斯柴爾德大中華區總裁俞麗萍等人的講述:2007年,羅斯柴爾德團隊初次接觸李書福,向其推薦了諸如沃爾沃、薩博等多個可供關注的收購項目。此次拜訪之前,羅斯柴爾德金融集團幫助上汽完成了對羅孚的收購。除了成功的案例打動李書福之外,羅斯柴爾德的“超級四人團隊”也讓李書福下定了聘請羅斯柴爾德擔任并購財務顧問的決心。“超級四人團隊”包括:羅斯柴爾德大中華區總裁俞麗萍、負責汽車業務的考克斯、羅斯柴爾德公司顧問奧爾森、羅斯柴爾德公歐洲公司副董事長吉林哈默。
正是在“超級四人團隊”的幫助下,吉利集團在收購沃爾沃過程中披荊斬棘,最終完成了這場看似不可能的收購。
而在匯豐銀行的介入下,此次收購馬來西亞寶騰汽車和路斯特過程中,吉利集團也戰勝了其他對手。據了解,最初全球有20家企業收到標書,層層篩選六家之后,僅剩吉利、PSA和雷諾三家。與吉利相比,PSA和雷諾都是汽車業老牌企業,實力雄厚。吉利要想在競爭中勝出,難度極大。并且,今年春節之后一度傳出吉利將會放棄收購的風聲。但是,擔任收購顧問的匯豐銀行也在其間居中調停縮小了雙方的分歧,最終實現了峰回路轉。當然,除了匯豐銀行扮演了重要角色之外,吉利控股收購團隊也發揮了關鍵作用。一位談判組成員告訴媒體,整個團隊疲憊不堪,有段時間每天工作到凌晨一兩點鐘。據了解,項目收購團隊,最多時候有30多人,吉利集團CFO李東輝擔任談判小組組長,集團副總裁余寧擔任執行組長。此外,沖刺階段,包括吉利集團公關總監楊學良率領的團隊也在上周趕赴馬來西亞。
2000億吉利的加速“沖動”
早在去年下半年,關于吉利集團將會收購寶騰汽車和路斯特的消息就開始傳出。對于吉利而言,在可以收購的汽車資源已經不多的情況下,寶騰汽車和路斯特是“遞到嘴邊的肉”。
按照李書福的宏偉藍圖,吉利汽車要在2020年實現200萬輛產銷(包括沃爾沃汽車)。而在這一200萬輛目標中,海外40萬輛,國內160萬輛。然而,2016年,吉利汽車產銷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也只有76萬輛。意味著2017~2020年四個年度里,吉利汽車的年增速需要達到近30%方能實現200萬輛目標。
根據目前披露的信息,收購寶騰汽車和路斯特之后,吉利將會投資幫助寶騰汽車將銷量提升到20世紀90年代的20萬輛水平。吉利提供技術和原型車給寶騰,以寶騰品牌名義在東南亞、南亞市場銷售;吉利投資幫助路斯特的銷量,并推動寶騰和路斯特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尚不清楚寶騰汽車和路斯特是否也會像沃爾沃一樣,不納入吉利汽車的2020年總銷量目標中。但是,由于寶騰汽車在東南亞地區具有網絡等優勢,或許未來可以幫助吉利汽車進一步拓展東南亞市場。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東南亞和南亞市場成為中國汽車業出口重地。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對東南亞、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汽車出口量大幅增長,去年我國對印度整車出口增速接近500%。然而,東南亞及南亞市場依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有了在東南亞摸爬滾打多年的寶騰汽車作為伙伴,近年來在出口方面受挫的吉利汽車(2013年吉利出口11.89萬輛,2015年已經降至2.57萬輛)或可實現突破。
除了推動出口和瞄準“一帶一路”帶來的機會之外,吉利汽車從自身來看也具備了并購的動力。對比近年吉利集團的財務數據發現,吉利集團在資產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負債率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截止到2015年末,吉利控股資產總計為1612.9億元人民幣;2016年末,吉利集團資產總計為2067.4億元人民幣。負債率卻從2015年末的74.40%下降到69.76%。對于大型企業而言,資產負債率下降數個百分點并非易事。而且,截至2016年末,吉利控股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1.03倍和0.81倍,與2015年末相關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吉利集團短期償債能力有所提升。而從公司利潤來看,2016年末吉利控股凈利潤達到了117.1億元,比2015年末提升了近70億元。此外,吉利控股由于信用評級高,因此融資成本也相對其他民營企業低。2016年11月,東方金誠評定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16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為AAA級/穩定,本期債券信用等級AAA,主體評級AAA。此外,本報記者去年在與吉利控股多位人士探討吉利近年的財務數據變化時,亦判斷吉利控股或將展開收購行動。
然而,寶騰汽車的困境以及東南亞地區復雜性,依然是吉利控股未來嚴峻的挑戰。寶騰汽車去年銷量僅僅只有72290輛,比2015年同期下降30%;路斯特則在2016財年虧損達到約2.5億元人民幣。如何提升寶騰銷量,同時又讓路斯特恢復青春,或許遠比收購更難。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