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峰會現場,多位業內專家聚焦食藥行業的發展前景與智慧工廠建設。
人民網廈門12月11日電(沈宇波)全球電氣行業巨頭施耐德10日在廈門舉行2015“食品飲料與生命科學行業創新峰會”。本次峰會聚焦“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國食藥工業在智能制造、企業運營等未來的發展趨勢,多位施耐德電氣全球和中國區高層領導與眾多行業資深專家在現場共同探討了中國食藥行業“智能制造”領域的發展現狀、面臨挑戰和發展方向。
現場:新版GMP標準將推動食藥行業“智慧化”
據了解,中國的食藥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已經連續三年增速下跌,正經歷著艱難而漫長的轉型陣痛。同時,食藥安全事故頻發,行業安全標準倍受指責。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形勢驅動,以及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如何促進“產業轉型”,實現“節能增效”,落實“食藥安全”成為企業、行業乃至全社會都密切關注的話題。
峰會上,多位業內專家聚焦食藥行業的發展前景與智慧工廠建設,深入分析其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中國醫藥設備工程協會副會長鐘光德表示,即將于今年12月31日推行的新版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將為我國生命科學行業智能化、自動化、互聯網+化提供非常好的基礎。鐘光德說,新版GMP標準對醫藥生產企業的基礎管理、設備環境標準、風險管理理念等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使我國法規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在食品醫藥安全倍受社會矚目的背景下,要求制藥、食品等生產企業具備良好的生產設備,建立可追溯到食品藥品生產體系,將進一步促進我國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施耐德電氣食品飲料與生命科學行業總監何曉柯表示,中國食藥制造工業目前已進入換擋降速、利潤率下跌時期,中國食品在全球市場的失位也迫使行業開始修復、調整、升級。互聯網+時代,IT技術和大數據服務手段緊密結合使得“智能制造”得以真正運用到企業生產、運營中。
聲音:專訪施耐德電氣食品與飲料行業全球業務總裁Mike Jamieson
峰會上,施耐德電氣食品飲料行業全球業務總裁 Mike Jamieson針對全球食品和飲料產業現狀,向大家分析了行業的機遇和挑戰。他認為,在當前全球人口總量增加食品需求井噴式增長,供應鏈體系越來越復雜,以及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背景下,實現安全高效、可追溯且可持續的發展運營是全球食品飲料行業的共同訴求。
會后,Mike Jamieson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智慧工廠”的提法中,智慧不是目的,而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手段。“智慧工廠”的建設就是讓涉及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可以“自行思考”,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損耗。
據Mike Jamieson介紹,目前國外機器人在生產制造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包裝和物料搬運環節,而對于食品飲料行業而言,并不像汽車制造行業一樣具有流程的連續性,一些生產環節無法通過機器人手段實現,為此施耐德提出“泛智慧”概念,通過整合上層軟件產品、咨詢服務、運營升級等,加之機器人應用,從而實現整個產業的提升。
Mike Jamieson認為,中國將會引領此次全球產業升級的進程。他說,15到20年前,當中國食品飲料企業剛剛從手工作坊轉型到工業化生產時,為了追求初期投資的最小化,從而成形成了一大批“工業2.0”時代的本土OEM機器廠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這些廠商不可避免地走入了全球化的競爭當中,在和國際廠商進行面對面的競爭當中,眾多國際食品飲料行業巨頭發現來自中國的機械設備雖然初期投資很低,但同時其運行效率、使用周期卻不盡如人意,而這將企業在初期投資中省下的成本很快浪費殆盡。但隨著中國經濟近10年來獲得的飛速發展,以及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關注,目前中國在這一領域正在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