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從制造到“智”造
通過對ERP、MES等信息系統的深度集成應用,玉溪卷煙廠構建了生產制造、運營管控等核心業務的信息化支撐平臺,形成了數據流、業務流、資金流“三流合一”和信息共享、業務集成、并行協同的局面,有力地促進了玉溪卷煙廠從制造到“智”造的轉型。
能源“智”動
輕點鼠標,電腦桌前,數千畝生產生活區域的用水情況盡現眼前;
設好參數,足不出戶,即可實現對所有用水設備控壓機的自動調節;
如果還不夠“高大上”,那么11個車間、數百臺機器設備的用氣和用電情況,輕點屏幕,所有數據都會以圖表的形式實時、自動地推送到你面前。
借助ERP、MES等信息系統,玉溪卷煙廠各車間對關鍵質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精確跟蹤生產質量狀態,穩步提升了產品質量。圖為該廠操作工及時將生產現場數據輸入MES系統。
在紅塔集團玉溪卷煙廠動力車間,一切都真實地反映在信息數據里。
讓這一切變為現實的,是一套名為能源管理信息系統的軟件。
精準“智”控
烘絲出口水分控制準確度,一直是衡量制絲車間工藝水平的重要標準。經過近一年不懈努力,玉溪卷煙廠制絲二車間將“葉片超回加料段ZS1”出口水分波動由原來的0.3%降到如今的0.1%。
熱風溫度、風量、筒壁溫度是影響烘絲出口水分的最重要的三個維度。“其中,風量對水分的影響最大,熱風溫度其次,筒壁溫度相對最小,而之前要想搞清楚這些,必須記錄大量的數據,再進行分析運算、實驗驗證等,現在通過MES系統里的質量分析平臺,就會對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其中的相關性,方便得很。”黃君介紹說。
不僅如此,玉溪卷煙廠制絲二車間依托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MES等信息系統,還可以查閱每批次的生產質量報表,對關鍵質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做到精確跟蹤生產質量狀態,產品質量穩定性逐步提升。
創新永無止境。如果說能源系統、ERP系統以及MES系統為玉溪卷煙廠信息化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那么,以協同創新為主要目標的生產調度指揮中心的搭建,則為玉煙人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
“多網融合、一網到底。工廠中凡用到網絡資源的應用業務都要統一接入該網絡,進行統一管理、統一運維。”玉溪卷煙廠信息管理科信息管理員劉榮向記者介紹說,生產調度指揮中心以工廠ERP為核心,與MES系統、視頻系統、中控系統等相連接,將經營決策、計劃下達、生產制造以及數據采集等緊密結合起來,最大限度促進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指揮中心里,所有的信息是公開的。原有的信息孤島被打破,冗余的流程被精簡,玉溪卷煙廠生產調度指揮中心為實現精益“智”造提供了廣闊平臺。
“智”造之路
玉溪卷煙廠堪為卷煙工廠信息化的典范。玉溪卷煙廠被工信部正式確定為“‘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成為全國各省市和重點行業遴選出的502家試點企業之一,同時也是行業內唯一入選的卷煙工廠。2015年4月27日,玉溪卷煙廠順利通過由工信部組織的第一批“‘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現場評估審核”,成為煙草行業唯一一家獲此榮譽的卷煙工廠。
梳理玉溪卷煙廠20多年的“兩化融合”進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從基礎建設、單項應用開始,到系統集成,再到協同創新。上世紀80年代,玉溪卷煙廠開始計算機應用,工資計算及工資條打印全部由計算機完成,繼而該廠鍋爐房又引進一大批信息設備,為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上世紀90年代,玉溪卷煙廠開發了首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MIS)。“系統涉及企業人事、統計、檔案、住房等領域,大大減輕了業務人員的手工勞動。”劉榮說,隨后,該廠順利啟動中心機房及NOVELL計算機網絡建設,立足于工廠實際的門禁系統、智能會議系統、OA系統等單個系統先后投入使用,企業單項業務環節的自動化、數字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各種單項應用信息系統的開發無疑拓展了企業業務的廣度覆蓋和深度滲透,而以ERP上線為標志,玉溪卷煙廠開始打破各個“信息孤島”制約,逐步實現業務之間的系統和集成,企業信息化之路邁入系統集成新階段。
“2001年,工廠ERP成功上線。自此之后,有了一條主線,把所有的業務及流程都串起來了。”玉溪卷煙廠卷包二車間信息管理員楊績介紹道,他曾參加紅塔集團第一期ERP項目實施以及后兩輪完善改造,“現在的ERP系統里集成了財務、設備系統(PM模塊)、物資系統(MM模塊)等十幾個模塊,將企業所有業務和流程都融合起來了。比如,我們修理工換一個零件,就可以到系統里的業務分析系統(BO模塊),申請訂單走流程,直到最終得到零件。”
隨后,勇于創新的玉煙人還在工廠探索使用工業控制計算機,引入MES系統,信息化已經越來越深入地滲透到工業生產中去。
現在,以2012年開始搭建的玉溪卷煙廠生產調度指揮中心為標志,玉溪卷煙廠“兩化融合”正式跨入了協同創新階段。
指揮中心通過對ERP、MES系統的深度集成應用,構建了生產制造、運營管控等核心業務的信息化支撐平臺,形成了數據流、業務流、資金流“三流合一”和信息共享、業務集成、并行協同的局面,有力地促進了玉溪卷煙廠從制造到“智”造的轉型。
“可以說,玉溪卷煙廠‘兩化’齊頭并進的勢頭一直走在行業前列,我們也嘗到了‘兩化融合’帶來的甜頭。”在玉溪卷煙廠負責人看來,現代卷煙工廠要想實現現代化的精益管理,信息化就是最好的支撐。
物流:從“信息荒島”到“科技高地”
兩化融合貫標工作中設計的“二維碼機柜表情”,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知道每一個機柜的準確信息。
作為與卷煙生產緊密相連的環節,紅塔集團物流中心信息化建設也在“兩化融合”的浪潮中“提檔升級”。該物流中心通過更加注重對信息化技術的“消化吸收”和為我所用,不斷進行集成創新,突破“信息孤島”,讓物流倉儲這個曾經在很多人眼里“不需要太多信息化,只需要好體力就能應付”的“信息荒島”,成為紅塔集團的“科技高地”。
信息共享互聯互通
“開工了,干活了!”手里一個類似手機造型的終端機“嘀嘀”響了兩聲之后,紅塔集團物流中心叉車工張紹德招呼了一下工友,“這次的任務是將新購進的輔料入庫。”
快步來到停放整齊的叉車上,張紹德并沒有立即發動車輛,而是先打開了固定在車輛操控臺上方的一臺平板電腦,不時用手指點擊著上面的相關選項。
“這不是普通的平板電腦,而是一臺與指揮系統相連的信息接收終端,上面提示著這次任務的詳細內容,包括貨物名稱、重量、廠家等信息。”張紹德指著電腦屏幕對記者說,“這次的任務是將20件‘玉溪’品牌條盒放入3B-19-4貨位。”
“有了這套系統,我們不僅工作強度減輕不少,還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準確度呢。一旦貨物沒有進入指定位置,系統會發出警報提示,輔料入不了庫。”看到記者疑惑的表情,性格外向的張紹德笑嘻嘻地說,“待會兒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發動叉車后,張紹德將輔料運送到指定位置后,能夠在貨架上自由移動的穿梭小車立刻閃著綠色的光芒靠攏過來,精準地接過叉車上傳遞過來的貨物,然后向目標位置無聲地勻速移動。整個動作過程銜接緊密,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在搬運最后一批輔料時,張紹德故意將叉車停靠在臨近的3B-18-2位置。這次,該倉位上的穿梭車沒有任何響應——意味著作業出錯,貨物無法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是記者近日在紅塔集團物流中心倉庫看到的一幕。而這只是物流中心“兩化融合”建設過程中所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個縮影。
“物流中心只有從成本中心轉向效益中心,才能更好地服從服務于企業發展,才能更好地適應新常態下行業發展的需要,而‘兩化融合’無疑是推動物流中心轉型的必然選擇。”談起“兩化融合”的意義,紅塔集團相關領導如是說。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紅塔集團就開始將信息化引入物流倉儲管理領域,實現了存、收、發全部自動化。
時間到了2005年,紅塔集團又將卷煙生產經營決策管理系統應用到物流領域,實現了卷煙生產經營數據精確管理。經過不斷改進,如今,紅塔集團物流中心可以實時掌控云南省內4個生產點、10個發貨點的相關數據。
通過工商卷煙物流在途信息系統和物聯網技術,紅塔集團物流中心對于卷煙成品發貨時間、卷煙數量、車輛在途信息等數據可以做到實時跟蹤,這使得準確掌握到貨時間、有效降低庫存逐漸成為現實。
以信息化技術應用為主要內容的“兩化融合”,讓物流倉儲這個曾經在很多人眼里“不需要太多信息化,只需要好體力就能應付”的“信息荒島”,成為紅塔集團的“科技高地”。
“‘兩化融合’不在于引進了多少先進的設備和系統,關鍵在于先進實用,能夠滿足實際生產經營的需要,否則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癥狀。”紅塔集團物流中心信息設備科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兩化融合”開展過程中,集團在“引進來”的同時,更加注重“消化吸收”和為我所用。
比如,紅塔集團物流中心在玉溪共有9幢輔料倉庫,基本都是由以前的生產廠房改建而成的平庫。一方面存在著倉庫利用率不高,庫房空間利用率還不到30%,浪費嚴重;另一方面,則存在著倉庫資源嚴重短缺,每年需要耗費大量費用租賃倉庫,且安全隱患較大。
針對這一困擾多年的難題,物流中心通過實施“密集式倉儲技術應用改造項目”,借助WMS倉庫管理系統所具備的自動化入庫業務、出庫業務、倉庫調撥、庫存調撥和虛倉管理等功能,不僅庫房空間利用率提高到80%,而且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實現了庫存輔料品種、數量、位置、日期等信息精細化管理。
同時,該系統還能夠依據巷道均衡原則,為巷道自動分配物料,保證各種輔料托盤及空托盤組均衡存放于高架庫的各巷道中,以備隨時使用。
管理:從定性到定量
借“兩化融合”的東風,紅塔集團玉溪卷煙廠努力實現從傳統制造企業向智慧工廠的轉變。
在推進“兩化融合”過程中,玉溪卷煙廠成立了跨職能聯合攻關團隊。聯合攻關團隊來自該廠各科室,全程脫產參加各科室管理需求調研、分析論證可行性以及入網后的運維服務,助力實現可視化管理。
借助“T3M員工滿意度測評系統”,實現政工工作信息化;組建跨職能聯合攻關團隊,制作管理視圖……玉溪卷煙廠逐漸搭建起“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助力“行業典范工廠”戰略目標的實現。
一種新管理體系的形成
隨著“兩化融合”的逐步深入,目光敏銳的玉煙人也開始關注內部管理體系的建立,并且已經付諸行動。因為“只有尋找到與工廠實際相匹配的管理體系,才能重塑企業競爭力,真正實現玉溪卷煙廠‘行業典范工廠’戰略目標的實現。”
漸漸地,一個名為“一核雙線”的“兩化融合”精益管理模型開始在玉溪卷煙廠構建成型。
“一核,是為‘兩化融合’管理體系。以此為核心,構建管理線和技術線兩條主線。我們的設想是以管理線支撐保障技術線始終圍繞工廠戰略目標,促進能力提升;以技術線反饋完善管理線,促進管理規范落地執行。”玉溪卷煙廠負責人介紹道。
在管理線上,他們力促工廠戰略、管理職責、基礎保障、策劃與實施、評測與改進等“五大管理域”的耦合,通過構建《“兩化融合”操作手冊》、梳理明確“兩化融合”流程、制定完善標準制度、強化過程實施監督、注重測量評價分析改進,保障體系順暢運行。
在技術線上,玉溪卷煙廠通過近二十年的持續建設,已經走過基礎建設、單項應用、綜合集成等階段,現在圍繞工廠“六大職能、十八個模塊”的系統設計,向協同創新邁進。
“信息準確暢通、信息及時共享。”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搭建,玉溪卷煙廠物流、人流、能源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整合力度不斷加大,生產經營已經初步實現“兩化融合”下的閉環控制和良性循環,該廠正闊步向現代化、數字化、精益化的智能工廠邁進。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