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11月12日--12月3日,由QJ.Smart.Tech千家智客主辦的“2015年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在成都、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分別舉行。作為智能化行業第一盛會,本次峰會涵蓋了智慧城市建設、“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物聯網技術運用、IDC數據中心案例、運維管理系統、建筑能耗管理平臺、智慧社區O2O以及智能家居與人工智能等最前沿的行業熱點話題,為行業之間的技術交流、信息共享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院顧問總工程師張文才
作為本次峰會的特邀嘉賓,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院顧問總工程師張文才針對互聯網時代的智能化行業發展趨勢發表了重要演講。為讓更多行業用戶學習和了解到這些內容,現將張總工的演講內容整理如下:
▍ 智慧城市的定義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其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高速互聯網、高速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組合為基礎,以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為主要特征的城市發展新模式,同時其大規模應用也將成為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是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術,建設智慧城市,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趨勢和特征。主要包括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城市指揮中心、能源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
“智慧城市是由許多個獨立個體而集成。是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信息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優化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新模式。因此,也要求智慧城市各系統必須具備:1、數字化,2、智能化,3、信息資源共享;4、跨行業領域的協調應用等方面的技術條件?!睆埧偣ぬ貏e強調:“由于行業壁壘的存在,目前我們存在許多空置的社會資源以及信息數據沒有被有效利用起來,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利用大數據形成信息資源共享和跨行業領域的深度合作將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span>
▍ “數字”和“智慧”的區別
數字化技術的發展,顛覆了許多傳統的技術。然而,在這些技術的發展進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無論是智能建筑還是智能小區,在技術應用層面,“數字技術只是基礎,智能技術應用才是核心靈魂?!?/span>
從提出“數字城市”、“數字地球”,到建設“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也正代表了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在這其中,“數字”和“智慧”,不僅僅是文字上的差異,而是從技術的內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數字化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條件,用以滿足信息化發展的要求。然而,和人的大腦中樞神經一樣,我們通過五官作為傳感器接收到的所有信息到大腦做一個綜合性決策,這個叫智慧城市。如果說,數字城市只能看到,那么智慧城市就能夠采取各種行動。所以,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邁進,是一個能解決社會安全,智能化運營的問題。
▍ 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建筑領域中的應用
智能建筑作為未來發展的主流建筑,物聯網在其中發揮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目前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建筑、智能小區、智慧家居、智能導航、智能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市政、智慧醫療、智能電網、電子商務、智能物流等領域可得到廣泛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節能減排、智能安防、監控管理等多方面。
其中,視頻識別是物聯網技術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視頻識別技術在智慧城市的運用中,范圍越來越廣,比重越來越大,視頻傳輸將占整個網絡傳輸總量的比重將成為主導。它可對電信、廣播電視進行多網融合,為平安城市的安全防范提供高品質的視頻,語音、數據等。
▍ 智慧城市與智能建筑的關系
一座城市是由無數棟建筑及其它公共設施組成,而智慧城市,則是由無數棟智能建筑而組成。也就是說,智慧城市是在智能建筑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到城市,達到同樣的效果。試想,如果建筑中沒有智能化系統,人們的生活、工作等則無法達到資源共享。在信息發達的時代,無異于形成了一個個孤島,也就無從建設智慧城市。
因此,也決定了智能建筑必須以建筑物為平臺,通過對建筑各種智能信息化綜合應用,集架構、系統、應用、管理及其優化組合,具備感知、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綜合智慧能力,以及形成以人、建筑、環境互為協調的整合體。
張總工表示,“現在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綠色建筑的實施,綠色建筑重點在于節能和環保。然而,節能的建筑不一定是綠色建筑,而綠色建筑則一定應是節能的建筑。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就有關于照明節能、空調控制節能、建筑能耗分類分項計量、建筑智能化系統為確保建筑運行中起到保障作用。”
此外,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安全的環境,平安城市,也是各地政府建設的目標。要達到安全的環境,不能僅僅是城市實現建筑外部的安全監控,而是要與各建筑一起,形成一個全覆蓋的安防體系。
▍ 智能建筑行業存在的問題
智能建筑是集成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的產物,而互聯網則為智能建筑的構建提供了無限可能,從國家層面把智能建筑納入智慧城市建設的高度予以重點推廣。智能建筑中的各類智能化的系統,其市場產值將超千億,而且每年度將持續增長。在這種空前的發展前景下,我們也同樣發現智能建筑行業里面也存在的一些不足。
第一是針對性不強,沒有了解不同類型的建筑,不同規模建筑的特點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和策略。每個建筑的結構、用途等都不盡相同,盲目地使用以往的經驗,強行套在現有的項目中往往會造成各種問題;
第二是集成商水平參差不齊;
第三是對建筑節能控制效果不佳,節能效果一般;
第四是創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比較一般;
第五就是網絡(信息網和控制網)安全性有待提高,有的是在一個建筑立面做多個網的,對內是對內的,對外是對外的,安防的是安防的,但是大家在共享的過程當中就會出現安全性的問題。
結語:談到未來智能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張總工表示,上世紀末,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智能建筑產生與發展的重要支柱,而本世紀初的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更促進智能建筑的發展。尤其是在三網融合的形勢下,智能建筑將不再是某一項單獨的應用,而是形成一個綜合體。建筑內的用戶不用再關心誰是服務商,從而自由自在地獲取各種語音、文字、圖像和視頻服務。
同時,張總工還提出,隨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未來的辦公樓建筑空置量將會加大,利用互聯網在家辦公、商業通過網絡進行的模式也將逐步成熟。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