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上午,旭硝子與華星光電共同投資建設的第11代新型電子顯示玻璃項目開工儀式在光明新區舉行。
隨著大型樁機開工作業,第11代新型電子顯示玻璃項目正式動工建設。本項目位于華星光電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建設項目(G11項目)園區內,占地7.8萬平米。
項目由日本旭硝子與華星光電共同投資,項目規劃總投資金額約59億元人民幣。一期投資額為30億人民幣,擬建設1條G11玻璃基板(3370*2940mm)后段研磨加工生產線,最大產能為18萬片/月,產品主要為華星光電G11項目配套。一期項目計劃于2019年第一季度投產。
深圳市副市長陳彪,光明新區管委會主任鄺兵,TCL集團董事長兼CEO、華星光電董事長李東生,旭硝子株式會社CEO島村琢哉與電子公司總裁小林善則等共同出席開工儀式。
李東生董事長表示,從2009年開始,旭硝子與華星光電進行戰略合作,不僅為深圳華星光電兩條8.5代線提供玻璃基板,還為武漢華星的6代線提供玻璃基板。一直以來,雙方保持了緊密、良好的合作關系,旭硝子為華星光電提供玻璃的面積累計超過5千萬平方米。今天第11代新型電子顯示玻璃項目的開工,是雙方擴大合作、深化互利共贏關系的又一個里程碑。
旭硝子CEO島村琢哉表示,旭硝子將在這座工廠投入全球最先進的技術,并實現玻璃工廠與面板工廠之間的直接連廊搬運,在各個方面挑戰業界新的紀錄。旭硝子將付出更多的努力,為項目的成功,做出最大的貢獻。
去年筆者曾專訪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G11代線項目副總指揮車漢澍,請他解析G11代線落地光明新區全過程及其重要戰略意義。
帶動效應凸顯,光明新區構建完整平板顯示產業鏈
據介紹,在此之前,華星光電先后在光明新區投資建設了兩條8.5代線,兩條生產線毗鄰而居,到目前為止,兩期項目總投資已超過了500億元。一期項目自滿產以來,持續保持滿產滿銷狀態,目前單月產能突破15.5萬片玻璃基板,超設計能力55%,成為全球同行業內單條8.5代線產能最高的一條生產線。項目二期目前單月產能突破12萬片玻璃基板,已超設計能力20%。目前,華星光電兩條8.5代線全部滿產,出貨規模位列全球第五位,基本達到了產能的天花板,良品率在全球同行業中也處于領先水平。
車漢澍表示,三期項目疊加,華星光電在光明新區的投資累計超過1000多億元。超千億級“巨無霸”的集中落地,讓光明新區成為全球極具競爭力的液晶顯示產業基地,也讓深圳在全球液晶顯示產業領域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華星光電的龍頭帶動作用下,光明新區構建了一條完整的平板顯示產業鏈,包括上游原材料生產環節的三利譜科技及日東光學的偏光片、旭硝子的玻璃基板、帝光電子和星源電子的背光源、萊寶高科的彩色濾光片及力合薄膜的TFT防靜電膜、林德和美國空氣化工的特殊大宗氣體。中游液晶面板及模組生產企業項目包括華星光電3條液晶面板線、萊寶高科2.5代TFT-LCD液晶面板及華映顯示、宇順電子大尺寸TFT-LCD液晶模組等。此外,下游品牌制造商還有大量的電視、手機和平板電子產品制造企業聚集。
車漢澍透露,未來三年內,在新區鳳凰社區這一區域,將有超過580億元的投資集中落地。
此外,在G11代線項目的選址地塊,華星光電還將配套建設一個液晶顯示產業園,主要用于布局和引進液晶面板顯示產業鏈上游配套研發和生產,這是華星光電邁向“生態優先”階段的重要戰略布局。
搶占話語權,加速新型平板顯示產業轉型升級
在全球顯示領域,近年來,“下一代顯示技術”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將取代TFT-LCD的聲音不絕于耳。韓國、中國、日本企業競相加大了AMOLED的投資布局,以期搶占新型顯示的話語權。在此大背景下,為何華星光電要大手筆上馬G11項目?
車漢澍給記者講述了一段歷史背景,2004年,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技術的興起,讓中國彩電行業措手不及,在2004年至2011年長達8年的時間內,中國彩電行業飽受“缺芯少屏”之苦,占電視機工業成本80%的液晶顯示屏和背光模組均需要從日、韓、中國臺灣進口。數據顯示,2008年到2012年的5年間,我國液晶顯示器件的進口在大宗商品進口中始終排在前五位,每年平均達532億美元。
為改寫“缺芯少屏”歷史,近年來,中國各級政府下了很大的決心,先后成立了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企業。得益于華星光電、京東方等中國面板企業的異軍突起,中國大陸用六七年的時間,走完了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約20年的產業發展路徑。隨著全球顯示產業競爭加劇,華星光電在思考如何發展壯大,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為中國在全球顯示產業競爭中贏得話語權。
與此同時,基于未來無處不顯示的市場前景,不僅是家庭應用,包括車載,醫療、戶外顯示等,高端顯示器件的市場非常廣闊。行業內專家認為,AMOLED和TFT-LCD技術至少會并行5年以上,華星光電希望能抓住這個時機,盡可能多地提高盈利能力,積蓄更大能量投入下一代顯示技術。
消費市場顯示,超大尺寸成為趨勢,未來3年內55寸-65寸的顯示屏產品將成為市場主流。車漢澍坦言,8.5代線在切割55寸到75寸這種大屏幕的液晶顯示屏上并不占優勢。隨著技術不斷創新,華星光電具備了擴大發展的技術優勢,因而再投資建設一條全球最高世代線的想法應運而生。
2015年年初,華星光電開始規劃論證投資建設G11代線項目。從前期論證到6月28日深圳市委常委會通過該項目,期間經歷了一年半的時間。這種充分的論證過程,是深圳市政府和華星光電共同完成的。深圳市政府成立了專門的論證工作組,邀請國內外專家一起研討,從技術上和市場需求上都進行了充分調研和論證。
車漢澍表示,在G11代線的投資選擇上,深圳市委市政府做了充足的前期準備。最后,深圳市委市政府和華星光電一起下決心做了這個決定,這是雙方著眼于加速新型平板顯示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TFT-LCD產業競爭力的又一個重大戰略布局。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