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出現二維碼,在大提“互聯網+”的幾年后,本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 “數字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何為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是指利用互聯網融合創新,提升經濟效率、催化新技術和新業態。它既包括以云計算、LBS大數據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增量市場,也包括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盤活的生產消費存量市場。與近年來資本搶食的重要風口之一 “互聯網+醫療”,一并列入今年兩會最熱門話題。
近年兩會話題“互聯網+醫療”依然炙手可熱
人大代表馬化騰除了明確提及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還直接呼吁建立“互聯網醫療”體系,利用互聯網技術獨特的技術,推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體系,在醫療信息共享技術層面推動醫改進步。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
九三學社在今年兩會上繼續跟進“互聯網+醫療”這一話題,認為目前互聯網醫療面臨兩個亟需解決的問題:一是互聯網醫療服務安全及信息安全、互聯網醫療監管、醫療資源配置;二是如何做好優質醫療資源線上線下分配。
互聯網醫療,本意是為了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腦康復醫院原院長郭新志也認為,“解決分級診療,重要的是給基層醫療機構配備名醫資源,提升整體醫療水平。這個怎么做到?互聯網醫療是個出路。”
電子醫保支付、LBS等技術助推醫療資源合理利用
在全國率先實現醫保與微信支付打通的深圳,患者只需要在微信上綁定社保卡,即可享受互聯網+醫療的便捷:掛號免排隊,繳費刷醫保,檢驗結果發微信等等。經過短短數月的試點,微信醫保支付不僅在深圳落地13家醫院,四川、河南、黑龍江、陜西等全國11省21市也將逐步實現微信醫保支付。微信醫保支付不僅解決 “三長一短” (掛號時間長、看病等待時間長、結算排隊時間長,醫生看病時間短)的困境,還省去了排隊,讓就診全程信息化、自助化。
河南省人民醫院互聯智慧分級診療協同平臺是一個構建與基層醫院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診療平臺,連接132個市縣級協作醫院,實現向上與國內外知名醫療單位交流、向下與基層醫療單位協作。基于互聯網的遠程醫療,一可基于遠程會診共享醫療資源;二能簡化會診申請步驟;三是醫療數據直連,會診流程簡化;四是專家端多平臺會診;五是會診數據積累提升下級醫院參與度。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顯著提升了醫院信息化管理,基層醫院在此智慧分級診療平臺上,工作效率也不斷得到提高。
近期,企鵝智酷聯合騰訊位置服務,基于百億次定位大數據進行分析,用位置大數據做了一份北京醫療資源分布及熱度報告。據報告顯示,北京是擁有優質醫療資源最多的地區,且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五環之內。異地就醫人員不僅會選擇大熱門醫院,也會去專科醫院求醫。并通過騰訊LBS技術為北京“就醫難”問題支了以下三招:選擇人流量略少的周三或周五、避開兩個人流量高峰時段(上午9點~10點和下午1點~3點)和考慮去非熱門三甲醫院就診。
河南省人民醫院互聯智慧分級診療協同平臺流程圖
四川省衛生計生委也聯合騰訊公司,上線了“寶寶快醫”官方兒童醫療健康微信服務號。據悉,目前該服務號已實現了成都全市兒童醫療資源的全景呈現,并利用LBS等技術方便市民就近就醫。通過運用LBS技術,今后有望實現分級醫療,醫療資源高效合理配置。
將醫療改革落到實地,實力提升群眾幸福感
政府層面,醫療體制改革相關問題再度成為關注的焦點。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在今年兩會上再度強調,2017年的主要任務是把“健康中國”建設的路線圖、時間表細化為施工圖。用互聯網+、LBS大數據等技術助推進行深化醫改,讓改革紅利惠及更多群眾。而在醫院方面,今年分級診療公立醫院改革將全面推進。
當前,群眾反映最強烈、要求最迫切的突出問題,仍然是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是關系整個醫療改革成效的關鍵。如何能夠使醫療改革落到實處,讓醫療資源實現高效運用,便捷惠民,是每個群眾最為關注的。
事實上,互聯網+、LBS等的技術浪潮已經開始席卷整個醫療行業,而正是這一浪潮的出現,為整個醫療提升效率、緩解看病難、掛號難等民生問題。從“互聯網+”時代過渡到數字經濟時代,將醫療服務從線下挪到指尖上。通過信息化條件下的流程再造醫療新場景,突破醫院原本的物理局限,為更多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選擇,讓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得以解決。技術助推政策落地,實力推動了醫療改革真正的進步,百姓將會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其幸福感,享受到醫改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福利。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