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電力發動機極寒測試,令人嘆為觀止的工業美學。在渦扇發動機領域,GE是當之無愧的霸主。中國的航空發動機發展之路仍然道阻且長。日間測試早早開始,該圖拍攝于早上7點鐘。該測試中心位于加拿大溫尼伯,該城市很適合營造飛機引擎在高空會面臨的嚴寒環境。整個測試中心占地12.2萬平方英尺。現場溫度最低可至華氏零下20度(近零下29攝氏度)。
世界三大航空發動機制造商為通用電氣(GE)、羅爾斯·羅伊斯(RR)和普拉特·惠特尼(PW)。在渦扇發動機領域,GE是當之無愧的霸主。世界上單臺引擎推力最強的民航發動機GE90、最優越的民用引擎CF6-80C/E、最強大的渦輪軸發動機CT7-8系列都是GE的杰作。通用電氣希望用GEnx發動機取代CF6的生產線,后者被廣泛應用于波音747、空客A330、麥道DC-10等客機上。
航空發動機制造是工業體系中的皇冠,且高度敏感,是中國一直渴求的技術。過去,在一般的習慣性表述中,航空發動機與西方對中國的技術封鎖高度關聯。近些年來,中國加大了航空發動機自主研發的力度,中國巨大的航空市場也展示出強大的吸引力,各大航空巨頭更有對自身利益的細致考量。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中國本土航空發動機的制造有了較大進展。
很多人把中國航空發動機心臟病歸咎于材料,但個人以為設計方面的欠缺其實比材料還要嚴重。俄羅斯60年代的D30,材料我們今天應該有這個水平,但現在我們有把握設計出一型這樣的發動機一點問題都沒有?AL31的材料相對太行也不算高,可我們現在的太行成熟度也不如AL31,其他方面的發動機就更不用說了。至今為止,唯一一型走完自主設計流程的發動機唯有渦軸9。長時期的仿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導致我們不明白發動機研發的規律,從渦扇6,渦噴14,到太行,即便有借鑒,只是部分自主設計,也困難從從。我們以前只知道發動機是這個樣,但為什么是這個樣,以后的發動機應該是什么樣,我們其實沒有經驗,從一個葉片到完整發動機的歷程,我們沒有經歷。同飛機的氣動是吹出來的一樣,發動機研發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該補的課一節也不能落下。國家對于發動機的投入,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研發團隊,優先研發,允許犯錯,讓人才不斷檔,發動機研發要做為基礎科研來對待。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