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關人類健康的醫療技術,隨著增強現實(AR)等科技進展陸續出現后,其發展也開始受到影響。評論指出,結合社群網站分享醫療資訊或是3D快速打印藥物技術都將在不久的將來出現。
首先是AR技術的應用,據MEM網站報導,Google目前便透過眼淚或數位隱形眼鏡來測量血糖以便改善糖尿病預防管理流程。該公司已積極測試產品原型,并期望成功后可改變醫療教育,以及在醫療領域企劃數位資訊的方式。
第二是生化人(cyborg)的出現。目前現實生活中已出現許多知名生化人例子,未來可望發展成醫療新突破,用來修復精神損害,甚至創造出諸如熊的巨大力量或蝙蝠聽力等超能力。雖然目前配戴心律調節器病患也可被列為生化人,但預期未來沒有生病的人也可能要求植入特殊裝置,以便獲得超能力,屆時醫學道德與科技界線將更趨模糊。
第三則是3D打印藥物將更為普遍,此舉將可能取代整體醫藥產業或使其重整,不過卻可讓人們更容易取得處方簽藥物,在家中透過合法方式打印,或甚至在病床旁快速列印仿生耳朵或簡單器官。
第四則是出現數位人類。作家Ian Person曾指出,未來透過神經學資訊可望創造數位版本的自我。Google日前已延攬Ray Kurzweil研發該技術,可望讓神經長生不老概念就此出現。
第五則是新的疾病出現。任何新技術發展自然會伴隨出現新型、未知的疾病風險,例如在游戲或照護上過量使用虛擬實境(VR),過去曾出現使用VR裝置的戰爭游戲導致玩家出現創傷后壓力癥候群(PTSD)例子。因此,VR做為線上游戲延伸可能會引起上癮,開發人員必須注意該風險并協助加以克服。
第六則是即時診斷。例如由Zoltan Takats設計的iknife可辨認組織是否為惡性,讓醫師可借此減少手術時間。
第七是利用游戲來改變作息。知名游戲Pokemon GO讓人們開始多走路,等于借由玩游戲來打擊肥胖。醫療保險公司也可使用大量的數據來確認病患是否配合服藥,減少病患保險費用。
第八是利用社群媒體合作。因為病患與醫師都有可能是社群媒體用戶,因此,社群媒體有可能成為傳輸、分享、委包與儲存資訊的大型心思機器,從中也可看出數位醫療通訊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第九是全像數據輸入技術。隨著更大且更好的數據輸入解決方案出現后,將可取代輸入數據至PC等硬體需要,鍵盤將成為歷史,虛擬鍵盤與全像圖(hologram)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用戶不再需要平板或智慧型手機,只需要1個小型投影機便可執行任務。所有數據則儲存在云端,讓醫療檔案更容易儲存、觀察與存取。
第十是多功能放射學(Radiology)。放射學是醫藥發展最快速成長的領域之一,也是可望出現令人驚艷發展的專業領域。例如某種多功能機器將可從多種醫療問題中搜集數據,并告訴病患更深入檢查后會造成細胞受損的比率。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